第303部分(1 / 4)

小說:戰鬥在甲午年 作者:京文

紫禁城。

包括大清的皇帝在內,殿內都是一片振奮。

雖然山海諸軍死傷數萬,然而現在突然冒出來了一萬多精兵生還,而且還滅了上萬倭軍,如何不讓人喜出望外?

一番計量,光緒和大臣們很快就取得了一致。

於是數到旨意飛快的傳檄各地。

“聖諭,通州電報局一旦接到長崎使團的電報,即刻回電令暫停行程待命,無旨不得去東京。”

“聖諭,旅順北洋水師即刻全員準備,等待隨時作戰指令。”

“聖諭,欽差大臣劉坤一,回關諸軍立即撥出兩千精通火炮兵力,奔赴津門大沽炮臺防守,歸前澎湖鎮總兵吳宏洛節制;其餘軍力和定武軍合軍,立即星夜啟程薊州,參與薊州戰事。”

“聖諭,魯東巡撫李秉衡,立即集結兵力赴煙臺設防,等待隨時作戰指令。”

“聖諭,津門北洋幫辦大臣王文韶,即刻做好津門防禦;津門道盛懷宣,做好諸軍後勤。”

“聖諭,各地進京練兵,均火速行軍,但有遲疑耽擱者,事後定當嚴懲不貸!”

“聖諭,兩江總督張之洞,加緊督促江南軍械局軍資遞京事宜,同時繼續加大西洋軍火採購。”

隨著一道道諭旨的下達,剛剛出現緩速跡象的大清朝的戰爭機器,再次重新高速的運轉起來。

第六百七十九章 火光搖曳

開灤煤礦。

在入關諸軍還沒抵達灤州時,來自通州的電報就一封接封不停的都發往灤州,然後快馬傳遞到劉坤一的手裡。

當晚,開灤煤礦總辦張翼在酒樓設宴,胡,漢納根兩人作陪,宴請進關凱旋諸軍將領。

除了原三城將領齊齊缺席,劉坤一,易順鼎,王連三,梅東益,何鳴高,陳貴仁,一群將領均是欣然赴約,酒肉佳餚,觥籌交錯之間好不熱鬧。

此次朝廷要求抽調兩千兵力,去津門防守。

從關上總共才撤回來兩千人的劉坤一,當然不願意出一兵一卒去替北洋守家門,直接把皮球踢給了何長纓。

津門是北洋的根基,無論是山海軍團還是旅順軍團,很多士兵軍官的家人都住在那裡。

更何況抗倭軍兵站就建在大沽炮臺邊,兵站裡面不但住著大量的傷兵,訓練隊,和年前招募的兩千新軍。

而且很多連營級團的軍官家人,在熊凱玉他們的鼓動下,都搬遷到了北乙炮臺和北甲炮臺之間,大片新起的磚瓦屋子裡。

所以於公於私,何長纓都必須派兵去守,而且還是死守!

何長纓當時就毫不推辭的答應,下令抽調山海關軍團第2,3團,肖立剛炮營,宋佔標炮營,羅華飛哨,總計3500餘兵力,組建津門旅。

由柳剛志中校任旅長,聶鵬程中校任副旅長,施威成任少校實習參謀,李遠洋上尉任旅軍法長,李經方任大沽兵站兼津門旅後勤主任。

部隊將攜帶13門80炮,1門78炮,還有大量的傷員,以及軍議院的那些沒有被劉坤一召走的副將,參將,遊擊,守備們,南進津門大沽。

在大沽兵站,津門旅將接收裡面的兩千新軍和傷好歸隊老兵,預計兵力將會接近6000人。

而其餘的第1,4團,獨立營,騎兵營,警衛連,偵察連,工兵連,以及軍團直屬人員,總計近5000軍力,將在明日清晨啟程薊州。

對於何長纓抽調這麼多的軍力去津門,劉坤一當時就表示了反對,並且在至灤州途中快馬發電給通州督辦軍務處。

力陳薊州大戰的緊要,而津門有大沽炮臺這座‘天下第一炮臺’,‘只需數百炮兵,則定如磐石無恙矣!’

電報打到通州,被快馬送到紫禁城,近夜時分就回電過來。

在電諭裡面,光緒先熱情謳歌了甘軍殲敵200,損失30的大捷,告知劉坤一山海諸軍犀利是不錯,甘軍也照樣犀利異常!

其後光緒又下旨,抗倭軍的津門團,以及大沽兵站的新兵,今後將全部劃歸大沽炮臺群,由吳宏洛節制。

並且在電報中提拔把總柳剛志,守備聶鵬程,為正五品都司銜。

在電諭裡,光緒鼓勵新任都司柳剛志,一定要向他姨父羅總兵那樣奮勇殺敵,忠心耿耿死而後已。

喬山鎮。

在夜色之中,喬頭鎮(唐山)內一片火把通明,8500餘抗倭軍在匆匆吃了晚飯之後,就在被炮火肆虐的斷壁殘垣中高舉著火把,清理搜尋清軍屍體。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