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部分(1 / 4)

小說:戰鬥在甲午年 作者:京文

尤其是趙大棒槌的騎兵團,接近1000騎兵,裡面除了甘軍勁旅,就是劉銘傳清淮馬隊的精銳。

這樣一來,自己和夏總兵帶著四五千精兵進京,肯定要比何長纓率兵進京,對聶軍門更有大助益!

“我說的,你現在就可以去說服。”

何長纓對旁邊的副官齊家才說道:“未免誤會,你陪著一起。”

“卑職謝軍門大度仁義!”

馮國璋麻溜的給何長纓行了一個半膝跪,然後站起來望著夏青雲。

屋裡再次猛然寂靜。

“總指揮”

夏青雲艱難的站起來,一臉的慚愧。

“我理解,夏總兵只管去吧,見了聶軍門,替我帶句話,‘抱歉!’”

何長纓又點起一支菸,吸了一口,感覺索然無味,就丟進了火堆,對馮國璋說道:“知恩圖報,仗義助援,這都是一個真男人優秀的品質,是真仁義;然而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小仁和大仁之分,何謂大仁?不為私利,不為私人恩怨得失情仇,而是為國為民計,拋身赴死無悔無怨,此乃大仁。”

馮國璋感覺何長纓說得有些莫名其妙,話他聽得懂,道理也很有道理,然而假如說自己搭救聶軍門是小仁,那麼他躲在這裡坐山觀虎,就是大仁了?

這話馮國璋聽不懂,不過夏青雲卻有些似是而非的隱約明白,讓他感覺自己的心都在冷的發顫。

唐紹儀,徐邦道,賈起勝,幾人也是是是而非的有些明白,於是他們的大腿都忍不住有些微微的顫抖。

昔荊軻持督亢地圖面見秦王,意圖刺秦。

今雖圖未展開,然已可見葛布下利刃之錚錚稜骨,只待圖窮匕見矣!

何去何從,對他們這些有家有業的大清臣子來講,始終是一個艱難之極的選擇。

當夜,馮國璋,夏青雲,在齊家才的陪同下,走訪了抗倭軍駐地各路團營連,攪得雞飛狗跳(在老百姓舉家逃離前,抗倭軍用銀子而不是白條購買的),然而收穫甚微。

西洋歷2月21號,清晨。

薄霧如縷,初陽正好。

“保重!”

“保重!”

作為一起經歷過山海關死戰的戰友,何長纓,徐邦道,賈起勝,唐紹儀幾人早起為夏青雲送行。

“諸位保重!”

夏青雲一臉的複雜情緒,長嘆一口氣,拱拱手終於什麼都沒有再說。

而馮國璋,此時卻依然是滿臉的震驚。

第七百三十章 胡攪蠻纏

昨晚馮國璋喊醒了趙大棒槌,還沒說明白來意,就被那貨一句‘滾蛋’,給罵罵咧咧的趕走了。

就連被何長纓變相奪去了兵權的陰文新,都不願意和他多話。

然而更讓馮國璋憤怒的是,甚至之前的武毅軍將士,都沒有幾個願意跟他走。

“駕!”

夏青雲騎在何長纓下令贈送的戰馬上面,看了好一會兒的抗倭軍大營,一抽馬鞭,驅馬放蹄遠去。

餘下40人,也紛紛驅馬而去。

這41人裡面,有16人是馮國璋帶來的聶士成的親衛,10人是夏青雲的親衛。

兩人昨晚鬧了一夜,等於總共只說服了13人,願意離開抗倭軍,奔赴燕京。

“天要下雨,隨他們去吧。”

在這一刻,在初升的朝陽裡,何長纓充滿了自信。

這支軍隊,不旺他費了這麼大的心力。、

這支軍隊將和他的旅順軍團,鴨綠江部隊,安州部隊一起,註定走向輝煌。

對於這一點,何長纓堅信無疑!

東洋,廣島。

也是清晨,不過在燕京郊外初陽剛起的時候,在東南兩千裡的廣島,已經是陽光高照的上午時分。

9時,廣島縣廳。

大清赴日乞和使節張蔭桓、邵友濂,和日方全權辦理大臣,東洋首相伊藤博文,內閣外務相陸奧宗光,雙方交換兩國皇帝簽發的敕書。

張蔭桓拿到明治的敕書,交給身邊的通譯,補用直隸州知州羅庚齡,分省補用知縣盧永銘兩人翻譯讀誦。

“受命為全權辦理大臣,與大清國全權委員會同協議,便宜行事,締結媾和預定條約,並予以記名調印全權。其所議定各條項,候朕親加檢閱,果真妥善,即便批准。”

張蔭桓和邵友濂對視一眼,都點點頭。

在他們看來,這玩意兒其實就是一個面兒上的過場而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