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部分(1 / 4)

小說:戰鬥在甲午年 作者:京文

西洋歷2月18號上午,津門旅進駐寧河大營。

當天近午,卞長勝得知津門旅攜帶著大量的步槍。

直隸營務處統領,新任蘆臺飭副將,在徐邦道,連順率兵去山海關以後,奉旨招募1營新兵駐防寧河大營的卞長勝,就興沖沖的跑到柳剛志那裡要槍。

卞長勝字燮臣,江蘇高淳人,武童出身,1862年李鴻章創立淮軍時即加入;是在李鴻章的主持下,1877年留學德國的大清第一批留學生。

雖然是一次失敗的留學,不過歸來之後卞長勝官運勉強不錯,當了大沽炮臺右翼後營營官,是羅榮光的嫡系。

在卞長勝看來,搞兩三百條步槍一定都不是什麼問題。

然而找到柳剛志的卞長勝,等到他把來意說完,柳剛志就大眼一翻說沒戲。

在18年前就進入大沽炮臺,幾乎是看著柳剛志這小子從一個毛孩子長成今天的‘槓子頭’的卞長勝,頓時勃然大怒,就要去抓柳剛志單挑。

第七百零一章 大沽口海戰五

18號這天近午,雖然柳剛志,卞長勝兩人談得不歡而散,然而卞長勝還是很配合的交出寧河營區。

包括空得能跑馬的軍資庫,可以餓死老鼠的軍糧庫。

只給自己的營頭留著西南一隅地盤進駐。

中午時分,柳剛志下達命令,部隊按照駐地章程,進行駐軍練兵。

當天下午,各營連開始訓練方陣,打靶,刀術格鬥,拉練軍歌。

在槍聲和激昂的歌聲裡,這支根源於北洋,很多都是蘆榆防軍,盛軍,仁字軍老兵的隊伍,面貌已經煥然一新,幾乎已經找不到之前的痕跡。

統一制式的西式軍裝,各連隊統一制式的毛瑟,快利,村田步槍,抬頭挺胸,動靜行立之間,利落果決,絕不拖泥帶水。

“保家衛國,驅逐倭寇!”

“人民在看抗倭軍!無愧戰友無愧心!”

“抗倭軍,戰無不勝!”

闊大近60萬平米的演武場上,芳草萋萋,到處都是此起彼伏的高昂大吼聲,聲音裡面透著滿滿的驕傲和自信。

“預備,放!”

“砰”

幾乎是一個齊射,一個加強步兵排的47支步槍齊射,打得山腳一排草靶子直晃顫。

“殺!”

在演武場一片稀疏的小樹林子裡,一連步兵正在練習刀術格殺。

一隊雙手一前一後錯握著短木棍,模仿上了刺刀的步槍,‘嘿嘿哈哈’的大叫著突刺。

而另一隊則是雙手合握短木棍,‘哈!’的一聲霹靂大喝,用手裡的‘大刀’狠狠的盪開‘倭兵’的‘刺刀’,然後反手一個上撩,‘刀口’迅疾的劃上‘倭兵’的肚子。

“簡直就是一派兒戲,就是槍法還算馬馬虎虎!”

卞長勝一臉的‘不屑一顧’,冷笑著對身邊幾個一起過來看熱鬧的哨官,哨長,酸溜溜的說道:“跟咱們原來的大沽精兵都不能相提並論!”

卞長勝此話一出口,他身邊這8個從大沽炮臺過來的哨級軍官的臉上,都露出一絲悽色。

在大沽口赫赫有名的大沽炮兵,到現在除了隨戚有偉,李搏虎跟何長纓去平壤的那一哨,後來隨6門75炮調到山海關何長纓手下的羅華飛哨,還有駐留大沽口的兩哨。

3000強兵,到現在只剩下不到400人。

原所有的將軍門,新任的卞副將,是唯一活下來的一個。

看到手下的臉色,卞長勝也不禁暗淡下來。

幾人都是不再說話,而是專心的望著在演武場的草地,樹林,山丘之間,練兵的抗倭軍津門旅。

看了一會兒,卞長勝就慢慢的收起了他的輕視之色,變得莊重起來。

正所謂內行看門道,卞長勝在德國陸軍斯邦道第4營呆了接近一年,雖然因為牴觸心理沒有學會什麼東西,不過眼光還是有一些的。

這支軍隊有一種讓卞長勝說不清,道不明,然而卻如實質一般可以感受到的精神氣神兒。

就像在斯邦道第4營中,那些一個個牛氣哄哄的令人厭惡的德國佬一樣!

看到這一幕,被勾起了不痛快回憶的卞長勝心裡就很不爽。、

然而他卻不得不承認,這些士兵不說甩他現在那營400廢物兵幾條街不止,就是全盛時期的大沽炮兵,也比不上他們。

意志和凝聚力。

對,就是凝聚力!

卞長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