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部分(2 / 4)

小說:東方好萊塢 作者:猜火車

歸之後的香港前景都是十分擔心的。我們知道在過去的幾次協商中,您曾經向香港承諾,一百年內香港製度不變,為了還擊部分西方媒體諷刺的大陸會像螞蟥一樣吸乾香港的血液,大陸還承諾五十年內港人不需服役,香港也不需要向中央繳納國稅。毫無疑問這幾條承諾安撫了部分港人不安的心,但隨著這幾年國際政局的風雲變化,現在香港依舊人心惶惶,從長遠來看不僅對香港無益對大陸也是不利的!”

遍數大陸跟英國圍繞香港迴歸展開的爭奪戰,大陸最終能夠取得勝利的根本雖然是因為沒落的英國不敢與中國打一場核戰爭,但在談判的過程中大陸先後向港人保證的幾條承諾,也是促使大部分港人最終接受大陸的一個重要原因。

要說此時,香港、澳門跟臺灣省無疑是中國全國發展水平比較高的地區。臺灣省問題更加複雜且放在一邊不說,此時的香港還身兼大陸對外貿易視窗、消費旅遊大都會、金融中心等多個屬性。不過香港的發展一直都受限於地狹人稠,無論是發展工業還是商業、服務業,土地狹窄所帶來的便是商業成本的高漲,嚴重限制了香港的發展。

原歷史上的香港就是這樣,在六七八十年代賴之以發展起來的各種條件,逐漸被改革發展起來的大陸追趕上之後,香港便褪去了大部分的光環。基礎設施的改善令原本青睞香港的跨國集團直接搬離了香港,在大陸如上海、深圳、天津、北京這樣的城市建立亞太區總部;上海、深圳、廣州等多個海港的崛起更是讓香港這座昔日的亞洲最忙海港失去了中轉客流;甚至就連香港本地商人也大肆抽調資金投資大陸,停滯了香港基礎設定跟商業的發展速度。

眼看著大陸一步一步追趕上了自己,而自己就只勉強保住了一個金融之都,逐漸淪落為一個純粹的消費旅遊城市,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腦殘香港新生代以為自己是被大陸吸乾了血,結果肥了大陸苦了自己,開始叫囂著獨/立,肆無忌憚的攻擊跟抹黑大陸。

問題真出在大陸身上嗎?

不,完全不是,要說大陸需要對香港的沒落負一定責任這是肯定的。但究其根本,實際上還是香港人自己腦殘、作死,上了一手經典地花樣作死,把自己最終給玩死了。

大陸擁有近千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有著十幾億規模的人口跟一個巨大的市場。又在一代領導人的高瞻遠矚下走上了正確的改革道路,可以說利用廉價的勞動力跟澎湃發展壯大的市場跟購買力,自九十年代大陸經濟開始飛躍式發展後,源源不斷的資金跟注意力都被從香港、東南亞乃至全亞洲吸引到了自己那裡去。這也是緣何昔日牛bxx的亞洲四小龍、四小虎自八、九十年代開始經濟陷入頹勢的一個原因。

其他國家跟地區且不提,大陸決策層其實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所以一直想要把香港納入自己的珠三角經濟體內,利用香港的資本優勢、結合珠三角工業區的人力成本跟資源,形成一個很好的互補。

早在深圳特區規劃之前,其實這座城市就是被當作未來回歸後香港的‘互補城市’。九十年代迴歸前後大陸又向香港提出了‘深圳與香港行政上獨立、經濟上全面合作’的類似港深合併的提議。可惜港人瞧不起窮酸樣的深圳跟大陸,還有人叫囂著提防大陸吸血,根本沒有響應者。

後來新世紀後,在鄧公之後又有兩位一號首長親自為這件事牽頭,依舊屢屢遭遇港人冷態度,結果直到林孝智重生之前,香港都只能被排除在大陸經濟體之外,看似獨、立好爽,結果除了能吃吃大陸游客旅遊跟購物帶來的經濟外,大陸發展紅利它根本就吃不到半點。

腦袋裡一瞬間轉過了無數的念頭,林孝智強行安撫下躁動不安的心海,靜靜地坐在一旁聽大哥暢談‘環珠三角大經濟區規劃方案’。

“……香港地狹人稠,在五六十年代地價跟生產成本還相對較低的時候,我們曾一度擁有全世界為之矚目的塑膠化工跟輕電子產業。但隨著地價的猛漲所帶來的生產成本增加,如今的香港製造業已經基本看不到,不是轉向東南亞就是在大陸開設工廠了。大陸雖然如今經濟上略有欠缺,但在資源、人力、成本上跟香港都有著很好的互補。所以,如果可以,我們希望大陸能在這一方面給予香港一些政策扶持。”

鄧公聽完臉上表情不變,雖然對於林孝義所說的前景十分心動,因為他跟一些同志之前也有這種意向。但到底曾經是這個國家的最高領袖,所在的位置不同,讓他更清楚這‘合作’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困難。

且不提香港那邊多少人因為意識形態的不同對大陸十分警惕,稍稍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