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部分(3 / 4)

小說:東方好萊塢 作者:猜火車

邊一部電影的投資大多是靠分散拉攏到的資金拍攝等等都很瞭解,這就由不得幾人不吃驚了。

吃驚之餘,像是溫斯頓兄弟這樣對於亞洲人多少有些歧視的美國電影人也不由提到了自己心中對新老闆林孝智的看法。

很快哈維·溫斯頓便開口說了:“史蒂文要拍新戲了,這個我確實知道。我跟史蒂文的交情不錯,之前他還曾邀請過我私人投資一筆呢,不過我很懷疑他們能不能拍出小說中的那種效果來,所以乾脆拒絕了。老闆,你怎麼會想投資這部電影!”

這下子輪到林孝智吃了一驚了,他詫異的看了哈維一眼,倒是沒想到這貨會認識大導演斯皮爾伯格。不過這念頭才剛冒出來,很快就被他按下去了。

是了,這裡距離好萊塢也沒多遠,米拉麥克斯公司雖然規模上跟好萊塢幾大巨頭不能比,但也是美國最著名的獨立電影公司之一,會認識斯皮爾伯格並不奇怪。

據他所知,《侏羅紀公園》的小說版是改編自邁克爾·克萊頓於1990年發表的同名小說,斯皮爾伯格是邁克爾·克萊頓的朋友,在這部小說出來時他第一時間就有了要拍電影的想法。為此光是準備劇本,他就足足用去了一年,直到不久前才剛弄好,並開始到處聯絡拍攝資金。

《侏羅紀公園》因為對特效的要求比較高,所以拍攝成本不可能低,繞是斯皮爾伯格是北美最成功最有錢的大導演,也不願意跟不敢自己承擔這個風險。可惜當他拿著劇本為了一億美元的投資到處奔走時,卻被很多美國投資者認為以當前的特效技術很難作出原作中的效果來,因此雖然對他開出的各種條件心動,但投資者並不多。結果他是一路砍價,直到把投資降到了六千多萬美元時,才從環球電影公司得到了三千萬美元的投資,加上他本人跟其他一些投資者投資的錢,才最終拍出了那部橫掃全球的怪獸來。

熟知這段歷史的他,得知哈維跟斯皮爾伯格認識,他心裡不由火熱起來。他自然沒有笨到會告訴溫斯頓兄弟自己是重生者,所以才會這麼看好這部未來大賣的電影。

當下找了個藉口說:“去年工業光魔的那部《終結者2》我看了,你們應該知道我名下也有一家技術不錯的特效製作公司,他們告訴我工業光魔的技術十分先進,如果投資上足夠,要拍出《侏羅紀公園》所需要的效果並不困難。大家想想吧,如果有一天,有一部反應幾千萬年前,一群早就該滅亡的史前大怪獸……恐龍復活了,你們會不會按耐不住想去買票看看這樣的電影?我的回答是一定會去看……所以哈維,我要給你安排一個任務,我允許米拉麥克斯公司撥出三千萬美元,投資這部電影的拍攝……至於斯皮爾伯格那邊,就拜託你了……”

第502章 春天的故事

要投資《侏羅紀公園》,林孝智並非只是為了這部電影所能夠帶來的超高回報,其實還有一個深意在裡面。

任何一個瞭解香港電影發展史的人都知道,93…97年是香港電影走向滅亡的幾年。在這幾年裡,香港政府先是與美國簽署了一些協議,廢除了各種保護本地電影的政策、向美國資本開放了影院的經營,為美國電影的大舉入侵香港本埠掃除了壁壘。

本來如果只是這樣子,靠著文化、價值觀的不同跟過去的影響力,香港電影還能抵抗一陣子才是。但是香港電影人過去不重視開發外埠市場,本地電影人為了短期利益之勢電影粗製濫造等等問題集中爆發,在接連失去多個外埠市場後,美國電影終於靠著祭出了一個殺手鐧……《侏羅紀公園》。

優秀的電影從來不分文化、種族的不同,正是靠這部老少皆宜、魅力無限的電影,美國電影首次在香港本埠擊敗或者說是擊潰了香港本土電影,以破紀錄的六千多萬港幣的驚人票房,拿下了香港票房歷史第一併且將第二名甩出了足足一千多萬的差距,這一巴掌狠狠甩在了香港電影人的臉上,也一舉粉碎了大部分香港電影人的抗爭決心。

是的,並非是香港電影人太玻璃心了,而是《侏羅紀公園》最終在全球捲走了超過九億美元的總票房,約莫摺合七十多億港幣。一部電影所賺到的錢,就超過了整個香港本埠電影票房五六年的之和,就算再驕傲的電影人,恐怕心中也會生出一種無力抵抗的絕望吧。

林孝智也是因此,才會對在那幾年,扛起了香港電影反抗大旗的星爺一直抱有好感,即使他在跟萬能影業的合約到期後選擇了簽約永盛,也沒有任何阻攔直接放行。你可以鄙夷他的為人,但在整個香港知名藝人、導演大量出走美國傍大腿時,昔日的香港票房保障中獨獨剩下他一個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