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通貨膨脹成為2008年上半年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要目標。中國人民銀行分別於1月16日、3月18日、4月16日、5月12日以及6月7日上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使其高達17�5%。
在應對通貨膨脹過程中,商業銀行承受著巨大的政策成本,每100元存款就必須閒置17�5元用做準備金。為此,商業銀行只能收縮信貸,而最先遭受擠壓的則是中小企業,從而加劇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另一方面,新實施的《勞動法》增加了工人成本,加之原材料價格上漲,中小企業經營成本不斷上升,盈利空間受到壓縮。下半年世界經濟受金融危機影響出現大範圍衰退,外部需求減少不啻為壓垮中國中小型外貿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中小型外貿企業命懸一線,破產倒閉在所難免。
毋庸置疑,中國經濟之所以如此缺乏抵禦外部風險的能力,說到底還是與不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密不可分。長期以來,中國經濟增長點驅動力主要是投資與外貿,中國碩大的國內市場卻怎麼也調動不起消費需求。然而,投資需求天然具有順週期性,在經濟景氣時,投資需求會不斷增加;相反,當經濟出現逆轉,投資信心缺乏,投資需求則會加速下滑。經濟不景氣所產生的紛繁複雜的貿易摩擦和不斷增強的貿易保護主義,使外部需求變幻莫測。由此可見,以投資和外貿為基石的中國經濟具有內在的不穩定性和脆弱性。
世界銀行的政策建議
針對複雜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世界銀行高階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於2008年11月初回國時建議我國實施適度寬鬆和積極的財政政策,努力擴大國內需求。具體而言,應適度放寬貨幣政策,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目前,我國的貨幣政策還有一些空間,實施進一步寬鬆的貨幣政策,有利於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推動高新技術行業的進步,鼓勵技術創新,加大對企業研發的支援力度,進一步推動產業結構升級。
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內需。積極的財政政策應堅持兩個原則:一是解決下一階段發展中面臨的一些制約,注重推動體制機制創新,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提高長期生產率;二是創造就業,改善民生,為擴大消費需求奠定堅實基礎。因此重點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特別要加強農村和城郊等基礎設施建設,縮小城鄉差別,進一步解決發展中的瓶頸問題;在醫保、社保、環保等方面也要加大投入,為今後中長期發展打下基礎。關於房地產行業,林毅夫認為,政府可借鑑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地區的經驗,加大中低檔房和廉租房的建設,滿足中低收入階層的住房需求,促進社會和諧。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中國的應對措施(1)
2008年11月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認為,過去兩個月來,世界經濟金融危機日趨嚴峻,為抵禦國際經濟環境對中國的不利影響,必須採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以應對複雜多變的形勢。當前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出臺更加有力的擴大國內需求的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後重建,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為解決經濟執行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落實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結構最佳化的原則,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持續發展,人民銀行於2008年9月16日宣佈自當日起,下調一年期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個百分點,其他期限檔次貸款基準利率按照短期多調、長期少調的原則作相應調整;存款基準利率保持不變。當日人民銀行還宣佈從2008年9月25日起,除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政儲蓄銀行暫不下調外,其他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下調1個百分點,汶川地震重災區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下調2個百分點。這是央行近4年來首次下調一年期貸款利率,也是近9年來首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上述調整體現了對貸款利率、存款準備金率的差別化調整,對促進“三農”、中小企業發展及汶川地震災區重建具有重要意義,也有助於中國積極應對次貸危機繼續惡化和外需減弱帶來的負面影響,減緩外部因素對中國經濟的衝擊。
2008年10月8日,針對次貸危機升級為金融海嘯,中國人民銀行宣佈從2008年10月15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個百分點;從2008年10月9日起,下調一年期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各個百分點,其他期限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作相應調整。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