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八年京師大地震為例,雖然也說死人無算,但災後並沒有發生大的疫情,在救災和善後工作都談不上的古代,這種情況說明死人不會太多。
不過說起來,古代的建築,按理說沒有今天的條件建得更堅固,因為沒有鋼筋混凝土,不過磚木和磚石結構而已,材料間彼此的黏合,最堅實也最奢侈的也無非是用糯米湯,碰上強震,多半頂不住。可是,有些特別的建築,還真就特別結實,比如趙州橋,1000多年了,經歷多次強烈地震,至今依然巍然不動。北京的皇宮也是如此,康熙十八年(1679)京師大地震,民房倒塌無數,皇宮卻紋絲不壞,只是考慮防備萬一,才勞駕皇帝從宮裡搬出來,住進帳篷。
古代救災裝置有限,醫療條件更有限,因此,地震到來,政府基本上不作為,負責任的地方官,頂*持一下災後的治安,協助民間組織處理掩埋一下屍體。民眾對政府的要求也不高,並不指望他們做更多的事幫助災民,如果有地方官做了一點,很可能會被老百姓總惦記著,活的時候立生祠也說不定。其實,那個年月,倒是水旱蝗災,對於國家和百姓,威脅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