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已經決定了的,像離三本線還有好幾十分的情況,我認為根本沒有掏錢上大學的可能,因為我國的本科教育嚴格是以分數錄取,差一分也不行。至於是否有部隊學校預留名額的事,我直覺判斷也不太可能,弄不好倒有可能是民辦高校,因為5萬塊錢也不是個小數,是否會有某種“幕後”操作的可能倒不太好說,但是我說,即使有,也勸他不要相信,早晚有一天會紙包不住火的,對孩子也不好,最好的選擇是讓孩子奮發圖強,踏實的補習一年,明年堂堂正正的自己考上。
。。
不要搭理鳥人(4)
他聽了我的話,不再聽信這些捕風捉影的話,孩子也沉下心來認真準備復讀。不久他告訴我,多虧聽你的,有好幾家跟著這個人瞎忙活了一個多月,一會兒準備錢,一會兒又要請不知什麼人吃飯,又送了不少東西,最後也沒辦成,雖然倒是經濟損失不大,因為根本就沒有交錢的途徑,但是見了面臉上都訕訕的,事實證明那就是個民辦學校,給誤傳成了部隊學校,那個人也覺得混不下去了,結果搞得那些家裡的孩子心也毛了,估計再收回來坐在書桌前又得費一番功夫。
這個例子其實並不是想說明我比那些家長們有多高明,而是想證明,真的不能相信自己掌握不了的資訊,那個中間傳話的人,按我們的理論,確乎就是一個鳥人,誤人損己。
以上所說的大抵是偏於好鳥人的情況,至於壞鳥人的形影,約略在我的節目當中已經可以看到些許的蹤跡了,他們出於惡意的誘惑和欺騙,已經踏在了法律所能發力懲治的邊緣。
在我主持的《社會經緯》欄目中曾經關注過這樣一個案例,有一夥騙子在上海的寫字樓租下辦公室,然後向全國各地寄發所謂代理某跨國集團的投資意向書,幾百份發出去,總有那麼一兩家上當,隨後這夥騙子就喬裝打扮一番,以考察投資環境為由去實地裝模作樣的巡視一下,走之前和當地的人說,感覺不錯,有意向投錢,但是還要說服在國外的總部負責人,需要出具一份考察報告,由他們找專業人員操刀撰寫,費用大概幾千美金不等。這時候,地方的人一看,為了好幾千萬的投資,這點錢不算啥,就爽快的答應了,於是交錢走人。
一般幾個星期之後,地方的人真的會受到一份厚厚的考察報告副本,這之後他們就望眼欲穿的等待跨國集團投來千萬美金,然而等到的卻是被告知總部不同意投資,愚蠢點的人還會自責自己的軟硬體環境不好,幾千美金買了一本考察報告,這件事就這麼了無痕跡的過去了。但有一些感覺不對頭的人會打電話問那夥人,回答依然是環境不好、總部不同意云云,如此幾個回合,再打電話或是直接上門,早已人去樓空。
原來,這夥人就是抓住了一些人急於引進資金的心理,炮製了子虛烏有的所謂跨國集團,至於千萬美金的投資顯然是純屬扯淡,考察報告也是現成的範本,只是給不同地方時稍作修改而已,他們要騙的就是聲稱撰寫考察報告的那幾千美金,到警方抓獲時,這個團伙已獲利近十萬美元,令人咋舌。雖然有些錢被退了回去,但對於眼巴巴期盼投資的人來說,心理的打擊和失落要遠甚於這點金錢的損失,因為人們對於事業成功的渴望更為看重,最難以忍受的就是被矇在鼓裡白折騰,理想的破碎甚至可能使人崩潰,所以,在這一點上,再一次把鳥人的稱謂加給這些良心大壞的人,倒還顯得不夠解氣。
細推究起來,這個騙局之所以能成立,而且有那麼多家被騙,除了騙子的不安好心,其實最主要的恐怕還是上當的人缺乏防範鳥人的心理戒備所致。遙不可及的所謂跨國公司的資訊僅憑這些人描說,自己一點都不掌握,就足以下結論,鳥人來了,這時候就應該當機立斷,停止一切合作,交錢更沒門兒,不管好鳥壞鳥,“寧肯失掉機會,也不要輕易跟隨”,估計騙子們就會灰溜溜的打道回府了。
不要搭理鳥人(5)
如果說這一個案例中,渴望吸引外資還算是圖謀發展的向善之舉的話,有時潛藏於心底的些微不良之念一旦被壞鳥人惡意利用,則很有可能落入到啞巴吃黃連的陷阱當中。
曾有這樣一個案例,有人看了一些網站上打出的銷售一種所謂“手機竊聽器”的廣告,就想買一個玩玩,且不說搞竊聽本身就是違法行為,探秘別人的隱私更是為道德所不容的,但是,一旦這樣的小小邪念生髮出來,便中了壞鳥人的圈套了。
按照廣告上的電話打過去,騙子們會合乎情理的說,我們賣的這東西是非法的,不能公開交易,你到某某廣場我們再聯絡,想買的人滿頭大汗的到了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