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1 / 2)

小說:諸葛亮大傳 作者:紅色風帆

,都使陳勝心中不安。所以,當葛嬰一到陳縣,陳勝立刻就把他殺掉了。

陳勝誅殺葛嬰,不能不說是一個極大的錯誤。葛嬰在陳勝稱王前立襄強為楚王,說明他很有政治眼光,陳勝稱王后他又殺掉襄強,並親自進見陳勝,說明他心懷反秦鬥爭的大局。葛嬰的一系列舉動,表明他是真心擁護陳勝的,並沒有做對反秦鬥爭不利的事。陳勝在事業初起便同室操戈,實在是一件令親者痛仇者快的事。

……

第三節千秋景仰

人的生命有多種含義,精神生命是其中之一。

著名詩人臧克家在他的《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一詩中說: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是說他的精神生命要大大長於他的自然生命。

當諸葛亮的自然生命已經結束的時候,他的精神生命卻剛剛開始。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

亮初亡,所在各求為立廟,朝議以禮秩不聽。百姓遂因時節私祭之於道陌上。言事者或以為可聽立廟於成都者,後主不從。

很顯然,從封建禮制講,天子為至尊,諸葛亮不過一人臣而已,不能超越〃禮秩〃,為其立廟祭祀。最高統治者並未意識到諸葛亮精神生命的巨大潛力。

然而,蜀漢的百姓卻不管朝廷的〃禮秩〃,因為諸葛亮在他們心中的形象是無法磨滅的。據史書記載,〃漢中之民,當春月,男女行哭,首載白楮幣上諸葛公墓,其哭甚哀〃。這說明,諸葛亮的精神仍活在蜀漢民心之中。

二十九年之後,也就是蜀漢景耀六年(263),步兵校尉習隆、中書侍郎向充向後主劉禪上了一道表章,說:

自漢興以來,小善小德而圖形立廟者多矣。況亮(即諸葛亮)德範遐邇,勳蓋季世,王室之不壞,實斯人是賴,而蒸嘗止於私門,廟像闕而莫立,使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者也。今若盡順民心,則瀆而無典,建之京師,又逼宗廟,此聖懷所以惟疑也。臣愚以為宜因近其墓,立之於沔陽,使所親屬以時賜祭,凡其臣故吏欲奉祠者,皆限至廟。斷其私禮,以崇正禮。

後主劉禪批准了這道奏章,下詔在沔陽為諸葛亮立廟。這次立廟,雖然沒有盡順民心,將諸葛亮廟立於成都,而是立在遠離京師的沔陽,並禁斷私祀,限至廟中祭祀,但總算看到了諸葛亮的德範遐邇,勳蓋季世,看到了諸葛亮的精神生命在民間的旺盛生命力。

蜀中之人對諸葛亮的懷念愛戴之情,並未因歲月的流逝而有所減弱。西晉袁準著《袁子》說:〃亮死至今數十年,國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諸葛亮有焉。〃唐人孫樵《刻武侯碑陰》說:〃武侯死殆五百載,迄今梁、漢之民,歌道遺烈,廟而祭者如在,其愛於民如此而久也。〃宋程大昌《演繁露》說:〃世傳《明皇幸蜀圖》,山谷間有老叟出望駕,有著白巾者。釋者曰:〃為諸葛武侯服也。〃〃明朱孟震《浣水續談》說:〃蜀山谷民皆冠帛巾,相傳為諸葛公服,所居深遠者,後遂不除。今蜀人不問有服無服,皆戴孝帽,市井中人,十常八九,謂之戴天孝。〃從西晉至明朝,蜀中百姓一直以各種方式紀念諸葛亮。當然,明朝時蜀人戴天孝的現象可視為一種服飾習俗,但這習俗的形式,源於蜀中人民對諸葛亮的深切懷念,是沒有錯的。蜀中百姓懷念諸葛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治理蜀國時為政廉潔,執法嚴明,用心公平,以身作則,使蜀漢政權對人民剝削稍微輕一些,從而給了蜀漢百姓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這個現象,表明了一個已被人們說俗了的真理……為民眾做出過貢獻的人,民眾永遠不會忘記他。

懷念諸葛亮的不僅僅是人民群眾,也包括歷代的帝王將相、文人學士。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諸葛亮何以有這麼大的魅力?

如果僅就諸葛亮建立和治理蜀漢的政治軍事功業而論,他不僅比不上夏、商、週三代的名相,就連西漢統一王朝的開國功臣蕭何、張良、曹參等也難以企及。但是,他憑藉客觀條件所能夠給予的歷史舞臺,經過主觀的奮力拚搏,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活劇。諸葛亮二十七年的政治生涯中,處處事事表現著一種更偉大、更感人、更具魅力的東西,而這種東西被一代又一代人所繼承、總結、發揚,具有超越時代的永恆價值。

這種東西就是諸葛亮為政所反映出來的品德、人格和精神。

早在西晉初期,晉武帝司馬炎就與給事中樊建一起討論諸葛亮的治蜀特點。樊建說,諸葛亮〃聞惡必改,而不矜過,賞罰之信,足感神明〃。司馬炎聽完後,不由得對這位曾經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