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曾獲普利策新聞獎的美國專欄作家喬治?威爾寫道:“一些氣象學家認為到本世紀末北半球的平均溫度可能會下降2℃~3℃。如果事實真的如此,那麼高緯度地區(加拿大、中國北部和蘇聯)的糧食將減產,從而引起大規模人口死亡和社會動盪。”
同樣,在20世紀70年代,一些著名的氣象學家在波恩開會時警告說:“氣候變化的現實使得最樂觀的專家也認為10年內糧食的大規模減產(由於全球變冷)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各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無視這一必然結果,不採取相應措施,那麼許多人將因此而餓死,還可能引發政治動盪和暴力活動,人們為之付出的代價就會更高。”
當時最暢銷的圖書是1975年由培生出版社出版的《全球變冷:又一個冰川世紀已經來臨?我們能夠渡過這一難關嗎?》。它的作者羅厄爾?龐特也曾就這一主題進行過廣泛的演講,他說世界上最保守的科學家也警告人們,又一個冰川世紀在不遠的將來就要來臨。“給人類帶來的社會、政治和適應性挑戰是10000年來最嚴峻的。您對我們關於全球會變冷的預測的關注至關重要,它關係我們、我們的孩子以及我們整個物種的生存。”
1975年,《新科學家》雜誌的編輯奈傑爾?考爾德也曾經說過:“人們現在必須像重視核戰爭一樣重視新冰川世紀的威脅,它們都可能導致人類的大規模死亡和不幸。”
因為地球曾有三大冰期的記憶,人們在當時似乎開始倒數人類可能再次面臨大冰期的時間,造成了當時較大的恐慌,都在想著辦法如何應付極度的嚴寒。
然而時移事易,20世紀70年代所擔心的地球變冷並未成為現實。現在科學家調轉槍口,改而鼓吹地球變暖,本來主要受太陽活動變化的地球溫度是如何讓善良的二氧化碳搶去了呢?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二氧化碳是怎麼被妖魔化的?
我們透過網路、報紙、電視等經常聽到一些聳人聽聞的標題,如“離毀滅只有6度”,彷彿好萊塢大片《後天》、《2012》等即將變成現實。
2009年底,世界氣象組織在瑞士日內瓦發表《2008年溫室氣體公報》。公報說,2008年大氣中的大多數溫室氣體濃度繼續增加,可長期留存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濃度創下工業革命以來的新紀錄。
公報的資料顯示,2008年二氧化碳在地球大氣中的濃度為(1ppm為百萬分之一),與2007年相比增加,呈持續增長之勢。工業革命前,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濃度大約為280ppm,幾乎固定不變。
這似乎是最權威的資料,是全球氣候變暖的鐵證,但裡面其實有誤導之嫌。
第一,從280到,增長192%,這個數字看起來大,但ppm的計量標準是百萬分之一,換算成百分比,也就是從上漲到,二氧化碳在空氣中的比例仍然相當微小。
有資料顯示,一旦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到1%時,人的意識模糊,如果不移至正常空氣中或給氧復甦,將因缺氧而致死亡。但從上升到1%,就算把地球上的石油和煤炭全部採掘完,全部燒了,估計僅能增加很小的比例。
第二,在整個地球發展史中,二氧化碳濃度也是極不穩定的。據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地質學家施普特爾的研究,透過分析距今億年前形成的石灰岩和白雲岩當中的同位素發現,當時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至少為12000ppm,其濃度是目前地球二氧化碳濃度的32倍左右,可謂一個“超級溫室”,在上億萬年的地球演化史上,二氧化碳濃度是大幅下降的。
第三,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對植物的生長卻是有好處的。一般來說,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最適濃度為 1000 ppm,二氧化碳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氣肥”,在溫室大棚中,我們會人為地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從而達到增產的目標。
環境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將使植物光合速率加快,植物光合作用能力增強,有利於積累更多的光合產物。同時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減小氣孔導度,降低植物蒸騰作用,提高了水分利用率,也有利於光合產物的積累。
當然,二氧化碳濃度升高也將引起大氣溫度的升高,為一些害蟲提供了適合的生存環境,導致蟲害加劇,對農作物的品質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高二氧化碳濃度條件下,農作物能夠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分子進行光合作用,使得農作物體內碳素含量增加,而在吸收氮素量不變的情況下,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