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3 / 4)

小說:從末世到古代 作者:剷除不公

僕婦是比較深一些的顏色,棗紅色上衣褐色襦裙。

男子也換上了他們的衣服,改良版短褐,方便行動又不失好看,而且根據不同的工作各有不同顏色,比如管家是沉穩的藏青色,白爺爺是灰色,白叔是褐色,白梢是淡青色,馬曉是黑色。

祺鶴也換上一身淡紫色的儒裝,頭髮以緞帶束髻,不過因為還未及冠束髮,所以後面留了大片沒有束上,卻也是一個翩翩少年郎了。

話說古代兒童女子三歲開始蓄髮,男子7歲開始,在那之前都剃掉大半留一小搓,可以參考年畫上的孩子,比如蓮花童子哪吒造型。

“走,我們出發。”綺果率先走出門,這麼早出去,他們打算走路去渭水湖。

出了門,就發現就連平時只有幾家店和偶爾有些走街串巷的遊販的走衛巷都熱鬧了幾分,不說家家戶戶都掛上了燈籠,就連門口路旁的幾棵大樹都被掛了燈籠。

說起來拜月節並不是元宵啊,怎麼都愛掛燈籠,不過古代沒有電燈霓虹燈,燈籠掛起來才能讓夜晚光亮一些。

走到了大街上,這裡更加熱鬧,比起平日的時候,似乎更多了許多擺攤的,走過去一看,發現只是一些普通玩意,比如各種小吃食,荷包手帕絹花之類的。

怎麼大過節的做生意的小販反而增加了,而且那位大娘,你不是我家隔壁的嗎?聽說你家裡好像有好幾家鋪子吧,雖然不在大街上,卻也是在比較熱鬧的巷子裡。

“怎麼大家都出來擺攤了?”綺果有些不解的詢問,節日擺攤的人反而更多了,這不符合常理啊。

最重要的是,她買了一些東西后發現價格,特便宜,就像是隻收了材料錢一般。

“小姐初來駕到不清楚,這是永定府的一個風俗,叫做喜氣錢。”錢大娘是永定府的老人,祖祖輩輩都在永定府,所以知道這個習俗。

“喜氣錢?”綺果來了興致,她還是第一次聽過這樣的風俗,“大娘,什麼是喜氣錢?”

“這個說來也話長,這個風俗已經流傳很久了,”永定府本地人都知道這個風俗,馬曉他們也從從小聽到大的。

“據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大善人,他樂善好施,經常施粥賒米給窮苦百姓,還給人造橋鋪路。”

“但是他年近四十卻一直無兒無女,某天就突然被勾魂使者帶到了地府,他不服,他積德行善數十載,幫助了不知道多少人,卻斷子絕孫還短命,於是他就在地府鬧了起來。

‘閻王大人,我不服,為什麼我做了那麼多好事反而沒有好報?’地府公堂上,大善人一臉的不服氣。

‘犯人楊暉,年40,16歲開始助人為樂,每年都會施粥賒米給窮苦百姓,冬日發放衣物,經常給貧困村落修橋鋪路,24年從未間斷。’判官拿著生死簿開始說起了大善人的生平。

‘對,我從16歲開始助人為樂,救助了多少性命,更不要說我每年還給朝廷捐贈米糧,為什麼要還要如此短命,甚至無兒無女!’楊暉甚是不滿,他做善事雖然不求回報,但是也不該如此吧,行善積德不是嗎?

‘然,因為你每年施粥賒米,導致那些窮苦之人不思進取,只等你的救濟,甚至更多的人覺得辛苦勞作也無用,反正有人會送吃的。

因此有更多的人不再作為,好吃懶做,實為大罪,念在你本意為善,本該判你命中無子,陽壽剪斷30年,如今給你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你且回去好好想想,什麼才是真正的善。’判官繼續宣讀著他的罪行。

楊輝沒想到自己只是為善,反而成了為惡,不過只是物極必反產生的效果,罪在他也不在他,所以只是勾去地府嚇了一下。

而楊暉回到了人間之後,就不在無條件的施粥賒米贈送衣物,但是他又真的憐惜那些人的不容易,於是就將東西做出來以低價出售,幾乎大多隻能保本,甚至虧本,既不會讓人不勞而獲又不會讓他們勞無所得。

如此,這個習慣倒是一直延續了下來,後來變成了如今永定府的風俗,每到節日有些家底的人家就會做一些便宜實用或者吃的東西,價格極低,保本或者虧本出售。

一開始是樂善好施,後來就漸漸演變成為了沾喜氣,節日或者是成婚、生子都會弄上這麼一弄,讓人粘一粘喜氣,也為自己增加一點福氣。”錢大娘將關於這個喜氣錢的傳說說了一下。

“升米恩鬥米仇,這是一種罪惡啊。”綺果感慨,沒想到永定府還將這樣一個諺語弄成一種傳說習俗流傳了下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祺鶴淡淡的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