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3 / 4)

回家,雙肩盡力前縮以御風寒——這是享用豐盛午餐的理想天氣。

酒美菜香人好

我們來得早,拱圓形屋頂的大餐室裡空蕩蕩,靜謐無聲。傢俱是漂亮的普羅旺斯古董,沉重、深黑,光可鑑人。大餐桌參差排列,給人各桌之間相去遙遠、互不干擾的感覺,這氣派通常只在豪華大餐館裡才會有。廚房傳出人聲和鍋鏟鏗鏘聲,香味撲鼻而來,使人饞涎欲滴。顯然營業時間還沒到,我們踮起腳尖,打算出去找家咖啡館先喝點東西再來。

“是誰呀?”一個聲音問。

廚房裡走出一個老人,打量著我們,門口射進來的光刺痛了他的眼睛。我們說,我們預訂了午餐的桌位。

“那麼,請坐吧。你們不能站著吃。”他輕快地朝空著的桌子揮手。我們順勢坐下,等候他步履瞞珊地拿來兩份選單。他坐在我們身旁。

“美國人?德國人?”

“英國人。”

“很好,”他說:“戰時我和英國人並肩作戰。”

我們覺得自己像是透過了第一場測驗。只要再答對一題,就能閱覽到老人一直抓著不放的那份選單。我問他可否推薦什麼好菜。

“樣樣都好,”他說:“我太太做的菜沒有不好的。”

他交出選單,起身去招呼另一對客人。我們興奮地指點著“燒小羊肉”、“紅燜牛肉”、“木耳炒牛柳”,還有一道“主廚奇想”,卻不知是什麼。老人回來,坐下,聽我們點菜,一邊點頭。

“總是這樣,”他說:“男人都喜歡奇想。”

我請他在上第一道菜時來半瓶白酒,以後再來些紅酒。

“不對,”他說:“這樣叫不對。”他告訴我們該喝什麼:維善(Visan)產的隆河坡地紅酒。好酒和好女人都產在維善,他說。

他站起身,從一個黑色的大櫥櫃裡掏出一瓶酒來。

“就是這個。你們一定喜歡。”(後來我們發現,每位客人桌上都擺著這種酒。)

人生遲暮樂融融

這位全世界最老的領班走進廚房,把我們點的選單交給大約是法國最老的現役主廚。我們彷彿聽見廚房裡有第三個人的聲音,可是卻無其他服務員。我們不知道兩位年齡加起來超過160歲的老人,如何能應付長時間辛苦的工作。而且,賓客漸多時,上菜並未延誤,也沒有哪一桌遭到冷落。老人以他一貫遲緩而莊嚴的方式周旋往來,不時坐下來與客人交談幾句。一道菜做好了,老太太會敲打廚房裡的一口鐘,她的丈夫便假裝惱怒地把眉毛一揚。如果他還坐著說個不休,鐘聲會再次響起,帶幾分堅持的意味,他便不得不起身,嘀咕著:“我來了,我來了。”

食物恰如戈氏指南誇讚的那般好,老人推薦的酒也妙不可言,我們真的喜歡。他送著乳酪切片(浸了藥草和橄欖油)來時,我們已經把酒喝完了。我要再來半瓶,他不讚許地看著我。

“等會兒誰開車?”

“我太太。”

他走到黑櫥櫃前。“沒有半瓶酒,”他說:.“你可以喝到這兒。”他用手在新拿出來的那瓶酒中段比劃了一下。

廚房的鐘聲不再敲響,老太太伊鳳阿姨出來了。被爐火燻得紅通通的臉上掛著笑,問我們吃得好不好。她看上去只有60歲,夫婦倆站在一起,他把手放在她的肩上。她碟碟不休地談論著屋裡的古董傢俱,說那是她的嫁妝,有人則從旁打趣。他倆融融樂樂,喜愛工作。遂讓人漸覺得,人生遲暮如此匆匆容容,也很坦然自樂。

泥水專家

泥水匠雷蒙仰面在一片搖搖欲墜的平臺上,距廚房天花板只有手臂那麼長。我遞了一罐啤酒給他,他側過身,用一隻手肘支撐著喝。這樣的姿勢不管是喝東西或是做工都好像很不舒服,可是他說他習慣了。

“反正,”他說:“你總不能站在地板上,把水泥往上摔。給基督大禮拜堂油漆天棚的那位——你知道啦,那個義大利人——他一定這樣子仰著好幾個星期的。”

雷蒙喝完啤酒(他今天的第五罐),遞下空罐子,打個嗝繼續做工。他做事緩慢而有韻律,泥刀一下一下地在天花板上往復塗抹水泥,再用手肘充當滾筒,壓得平平滑滑推來拉去。他說,完工以後,看起來好像天花板100年來就是那樣的。除了泥刀和他自己的眼睛以外,他不用其他任何曲直工具,他說他的眼睛錯不了。一天晚上他收工回家後,我細心檢查他的成績:果然平整無暇,而又確乎出於人手,非機器所能為。這人是個藝術家,有資格消耗大量啤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