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部分(3 / 4)

小說:天字嫡一號 作者:匆匆

說為什麼非挑中沈曼去殺楊峻,又為什麼楊峻會相信沈曼,但有了老太太親口為證。又還有沈昱生前留下的親筆字據,顯然一切疑慮都不成為疑慮了。

這裡辦妥之後,徐瀅這一行是日便就與沈二老爺啟程回京。

半路上停靠驛站的時候。程筠到底忍不住跟落單的徐瀅道:“你知道老太太一直不離手的佛珠是誰送的麼?是曼姐兒在她六十大壽時送的,是她親手跟檀珠師傅學做的。”

徐瀅訥然。

這幾****見的沈老太太,的確佛珠不離手,而那串佛珠既是沈曼送的。那她又為什麼直到最後也還拿著不放?

回想起她在天井裡提及沈曼的那番**的話。她忽然從中又嗅出些別的意味來。

這位老太太,她心裡或許並沒有她所認為的那麼硬吧?

不過這已經超出她所關心的範圍了。

她只想給沈曼換一個身世,如今她做到了,剩下的事情就該留給他們每個人去應對解決。

他們離京的時候京城楊柳才綻芽,回城的時候護城河兩岸則已然全綠了。

沈曼雖然不知道徐瀅去南邊具體做什麼,但也隱隱猜到了一些,畢竟京師這些日子關於她與楊峻的事已經漸漸消隱了,就是私下裡還有人在傳。卻也已經被壓在水面下。

因此這半個月她七上八下,一是對徐瀅這番作為心生感激。二是並不知會等來什麼樣的結果。

袁紫伊和程淑穎倒是時常來看她,楊氏與楊夫人也時常託她們帶東西過來,不外乎一些吃的用的,雖然王府裡並不缺,但是這番心意讓她又更五味雜陳。

徐瀅他們回京的訊息傳到王府,從來沒有慌張的她倏地坐起來了。

聽說同來的還有沈家二老爺,她雙手也禁不住抖了抖。

城外徐瀅宋澈這一行與程筠舅甥分了道,他們直接回府,而程筠他們則去了程家。

翌日沈二老爺便隨雙眼紅腫的冀北侯夫人進了慈寧宮,太后聽完他們姐弟述說完經過,又看過沈昱“親筆”所立的字據,當即“火冒三丈”傳來了皇帝皇后。

帝后聽完經過,當即又把文武百官傳到宮裡,疾言厲色地訓斥了一番那些肆意瞎傳的大嘴巴們,又把沈昱的“字據”甩到他們臉上讓他們看過,這才藉著他們一個個跪在地上拍著胸脯指天發誓絕沒有任何傷害沈家的意思之時,順便嘉獎了沈家以及沈昱一番。

沈昱賜諡號“文正”,這是文人諡號裡最高榮譽,本應出身翰林能得。沈昱得了這諡號,便等於沈家躋身為清貴之家。另又賜良田千頃,財帛數千,欽賜御書“名門世家”匾額一副,另有楹聯一對。

至此,再沒有人敢疑心沈曼身世又什麼不正當。

京師裡因著楊峻掀起的這股風雲,終於漸漸平定下來。

沈二老爺不日南下,邀沈曼回府,沈曼推說遲些再回,沈二老爺便仍以叔父身份囑告了她一番,又託付著冀北侯夫人好生照顧,——在他眼裡,長兄留下的這根獨苗雖然不是他的親骨肉,但也仍然算是他們沈家的小姐。

沈曼送他到南城門外,對著塵土喧囂的路盡頭默立了半晌,才回轉城門。

翌日下晌宋澈去了應酬,徐瀅在房裡給阿陶理著衣服,沈曼進了來。

“老太太既說過我已經不能再冠沈家的姓氏,我便不算沈家人了。這件事過後不會有人再關心我的下落,世人對沈家也不會再有什麼猜測,我也該走了。我手頭還有這些年積攢的一點小錢,度日是不成問題的。或者我還可以去尋份職業,養活自己。”

徐瀅想了想,說道:“衛家似乎準備來接你回去。”

她的名聲無損,衛家雖然理虧,但總算是沒有什麼大礙。沈曼回衛家去,來日定還能嫁得個好夫婿。

“不。”她搖頭道,“老太太既說我是抱養來的,那麼回衛家便沒有理由了。”

徐瀅點點頭。

——————(未完待續。)

406 唯願平安

“不如跟我們回楊家吧。你是楊家的女兒,只有回楊家才是正理。”

正靜默著,屏風後忽然走出來兩個人:“江南遠離京師,蘇州沒有人認得你,讓我們照顧你。”由楊大奶奶伴著的楊夫人凝望著沈曼,如此說道。

沈曼吃驚站起。她竟不知道這屋裡還有別人。

徐瀅看了她一眼,也站起來,“這次不是我安排的,是我舅父舅母自己尋到我提出這個建議。我不插手,憑你自己決定。你若執意要過自己的日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