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2 / 4)

不放棄合作解決國際爭端的努力。這為其他強國提供了一個機會,把日本退

出國際而引起的麻煩降到最低程度;美國政府特別希望保持同日本接觸,以

防止這場危機發展成嚴重的衝突。美外交官約瑟夫?格魯、納爾遜?約翰遜

和休?威爾遜曾作出這樣一個結論:日本留在滿洲以及與日本的穩固關係必

須以承認這一現實為基礎。國務院普遍同意這一論點,並強調避免同日本交

戰是至關重要的。做到這點的最好方法是進一步同日本談判,以保護雙方在

亞洲和太平洋的利益。現在重點是雙邊協議,以後還要擴大到其他國家,重

點不是同國聯或者同英國密切合作。

英國仍把國聯的完整性置於首位,但也準備放棄同美國合作。如美國駐

倫敦的外交官雷?阿瑟頓在 3 月觀察到的那樣,英國政府“已不得不作出結

論,儘管英美的目標在總的原則上可能一致,但鑑於利益上的衝突,任何有

效的合作政策實際上是無法達成的”。①英國也在摸索一種新的安排以保護和

平格局,在歐洲這種格局正開始採取與德國雙邊安排的形式。但在東亞,官

員們分成兩派:一派贊成同日本建立類似的關係,以保護傳統的商業利益和

安全;另一派則主張同中國建立更親密的關係,以確保英國在一個未來市場

上的利益。總的來講,外交部傾向前者,而財政部傾向後者。這第二種觀點

認為,當中國市場正成長時,與日本合作不可能為英國商業帶來長遠利益,

而只有短期的好處。英國支援中國比縱容日本好。②在倫敦的這種爭論使英國

的亞洲政策出現混亂。

上述種種使局勢向不利於中國的方向發展。日本已安然佔領滿洲,儘管

遭到國聯譴責。1931 年的國際主義已經消亡,兩個超級大國不再合作。與此

同時,日本顯得滿足於它在滿洲的收穫。1933 年 5 月 31 日的塘沽停戰協定

透過在長城以南建立一個非軍事區,將“東四省”③從中國的其他部分分割開,

國民政府出於緩兵之計的需要,同意這種停戰,並承認日本在滿洲的存在。

① 羅伯特?達萊克:《羅斯福與美國對外政策,1932—1945》,第 55—60 頁。

① 索恩:《外交政策的限度》,第 346 頁。

② 斯蒂芬?萊昂?恩迪科特:《外交與企業:英國對華政策,1933—1937 年》,第 3 章。

③ 東四省,即黑龍江、吉林、遼寧、熱河——譯者。

目前中國將致力於外交活動以恢復失去的權利,並致力於經濟建設作為國家

抗戰的基礎。④所以,一個有利的國際環境比任何時候都更重要,但現實卻相

當嚴峻。那些倡導繼續抵抗日本侵略的中國領導人,如宋子文、孔祥熙和王

寵惠,曾寄希望於國際聯盟和英美合作,以迫使日本讓步。當兩者都不起作

用時,他們不得不退而同英國、美國和其他國家進行較具體的雙邊談判,以

尋求經濟援助和政治支援。當宋子文出訪倫敦出席世界經濟大會時,他同英

國財政部和外交部官員就向中國提供建設貸款進行會談。宋子文在華盛頓時

並未舉行類似磋商,唯一實質性成果是以中國海關收入為擔保,商定一筆總

計 5000 萬美元的小麥和棉花貸款。①這是僅有的一宗既與中國的需要有關,

也與美國國內減少剩餘產品的需要有關的事務。

其他歐洲強國並未同樣捲入亞洲事務。對於他們, 1933 年的最大憂慮

是希特勒德國。因為希特勒的策略是與義大利和英國合作,法國和俄國也必

然更加靠攏,希望恢復他們的傳統協商能遏制德國的興起。在這種情況下,

法國對亞洲政策沒有什麼興趣,只是一些個人,突出的是讓?蒙內,積極參

與了國聯關於中國經濟發展和各項規劃。蘇聯當其在世界政治中很孤立時,

它需要避免過早在滿洲與日本發生衝突。這種孤立曾來自 20 世紀 20 年代間

旨在削弱資本主義制度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