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1 / 5)

業外,該基金會還扶助平民教育、農業研究、圖書館及其他方面的事業,特別是在 30 年代。

③ 陶英惠:《蔡元培與北京大學(1917—1923)》,第 397 頁。

① 方顯廷:《一箇中國經濟學家七十歲的回憶錄》,第 31 頁。

② 成志會出版了會史和會員名錄,現在已不再是秘密。會員有冀朝鼎、蔣廷黻、 蔣夢麟、方顯廷、何廉、

孔祥熙、郭秉文、孟治、鄒秉文、翁萬戈、晏陽初。據 1979 年 8 月翁萬戈私人通訊。

濟研究委員會的委員。①吳大業、李卓敏、林同濟和丁佶不久加入了何和方的

行列,他們都成為知名的經濟學研究員。

南開是一所私立大學,它具有財政獨立和行政穩定的優點,然而它的財

力仍不足以適應何仿照倫敦經濟學院制訂的雄心勃勃的研究所計劃。為了辦

成研究所,何個人捐贈 500 元和自己的藏書,而 1929 年太平洋學會的 2000

元贈款使研究所得以生存。這也標誌著南開研究所圖書館的開始,這個圖書

館後來以中國經濟方面的藏品豐富而聞名。②這時倫敦的託尼教授來到南開大

學從事研究,並在 1929 年—1930 年間的冬天講學。③這樣獲得的國際知名度

以及中國經濟學家中有高學術水平的證據,導致洛克菲勒基金會在 1932 年給

予一筆為期五年的資助。研究所得到這些幫助後,在 1937 年戰爭爆發及南開

校園被破壞前,出版了大約 20 種頗有見地的專著(包括大量的實地資料。)

康乃爾大學開創的土地利用研究,在 20 年代由卜凱等人在金陵大學繼續

進行,他們關於中國農業經濟的抽樣資料展示了農藝技術的全部領域。從

1934 年起,這項工作由沈宗瀚等人在中國中央農業實驗所繼續進行。①

社會學在燕京大學得到發展,從社會調查開始,起初這是受基督教青年

會一位幹事的啟發,這位幹事在 1912 年組織了北京學生社會服務俱樂部,使

會員更多接觸中國生活的現實。到 1915 年,這個團體已對北京 320 名人力車

夫進行了首創性研究,這是對人類生活的第一手資料,後來小說家老舍使之

永垂後世(參看第 9 章)。1928 年燕京社會學系的“社會調查之翼”,在北

京西北燕京大學新校址以北三英里的清河農村建立了農村研究站。②受西方訓

練的中國社會學家以這次社會調查為起點,在燕京繼續為中國的這門科學奠

定基礎。它在燕京的成長是由 1929 年從哥倫比亞大學歸來的吳文藻領導的。

吳在該校遇到步濟時,並研究社會學。吳文藻的領導和規劃以及派遣學生出

國培養了一批發展本專業的主要人物。美國和英國著名社會學家訪問燕京,

並在那裡授課也刺激了它的成長。③

社會研究往往需要歷史知識和制度知識的基礎。陶孟和(1912 年獲倫敦

大學文學士學位)於 1928 年負責由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資助的北平社會

① 方顯廷:《一箇中國經濟學家七十歲的回憶錄》,第 36、39—40 頁。方顯廷指出, 張伯苓為南開大學

聘請了許多有能力的教職員,“特別從他自己的團體成志會 的會員中聘請”。同上書,第 38 頁。

② 方顯廷:《一箇中國經濟學家七十歲的回憶錄》,第 41、42、45 頁。

③ 同上書,第 45 頁。託尼的研究寫成了《中國的土地與勞動》(1932 年)一書。託 尼又同 C。H。貝克爾(柏

林)、M。法爾斯基(波蘭)和 P。郎之萬(巴黎)一起寫了 一份國際聯盟報告,題為《中國的教育改革》,

報告提出許多問題,包括美國教 育模式對中國的適應性。

④ 方顯廷:《一箇中國經濟學家七十歲的回憶錄》,第 45—47 頁。贈款使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得以增聘六

名剛從美國回來的研究人員,其中有吳大業、李卓敏、林同濟和丁佶。

① 見卜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