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將成為整個擎天城勢力的樞紐,擎天城的力量就能透過荊襄,有效地聚集起來,長江不再成為掣肘,反而能幫擎天城阻擋諸侯。
臺下,賈詡和李儒相視一笑,同時也能看到對方眼中的激動,擎天城立國,兩人包括兩人身後的家族,將再次水漲船高,開國元勳的地位是跑不掉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由於本書網百度關鍵字排名不穩定,為方便下次閱讀,請ctrl+d新增書籤喔,謝謝!!
第九章 荊襄暗流
相比於北方,南方的天氣要暖和不少,大年剛過,北方依舊處於冰天雪地之中,但南方氣溫已經開始回升。。。
漢江之畔,周瑜扶劍而立,冷俊的目光掃視著江面,帶著一股濃濃的蕭索之氣,看著滔滔不絕的江水東流,依稀間,回想起昔日,他與孫策漫步於江畔,指點江山,意氣風發,只是轉眼間,兩人卻已陰陽相隔,人鬼殊途。
孫策的陣亡對本就風雨飄搖的孫氏而言,不啻于晴天霹靂,雖然穩住了大局,但此刻,看著滔滔江水,周瑜突然生出一股疲憊的無力感,縱使他智計無雙,面對如今糜爛的局勢也依舊有種力不從心的感覺。
西川一帶,擎天城上將徐晃已經趁著大軍東征,將戰線推廣到了夷陵,周瑜一生跟隨孫策征戰無數,見過的名將、上將不計其數,縱使強如溫侯呂布,周瑜也有信心戰勝,但面對徐晃,卻真的有種深深地無力感。
論武力,徐晃只能算作二品,還是那種二品中墊底的人物,論機智,只是中人之姿,無極致,若說優點,那只有一個字——穩!
太穩了,自與徐晃交鋒以來,似乎從沒見過徐晃貪功冒進過,步步為營不急不緩,無論周瑜設下何等陷阱,對方都不聞不問,只是按照自己的套路,一步一步的將根基打牢,然後才會思索下一步,縱使周瑜,面對徐晃也有種兔子拉龜無從下手的感覺。
對秦天,周瑜恨得咬牙切齒,卻又不得不佩服其識人之明以及用人之能,若衝鋒陷陣、攻城拔寨,徐晃雖然也算名將,但在如今這個將星芸芸的時代,並不出彩,這樣的將領,再來十個。周瑜也有辦法對付,但周瑜真的從沒見過一個將領能守到這個地步,甚至在雙方軍中,徐晃有個鐵臂將軍的稱號。放在他身上,真是再適合不過。
往東,因為陳氏的覆滅以及各大士族首腦在一夜之間幾乎被一鍋端,使得徐州局勢糜爛,雖然如今曹操派出了劉備去收拾爛局,但徐州各大世家,懾於擎天城淫威。根本不敢輕易表態,沒人知道這個時候一旦站錯隊,會不會成為陳家第二。
如果一般諸侯,即便佔據徐州,對當地士族也是以拉攏為主,但擎天城卻絲毫不顧忌這一點,當然,這也跟秦天頭上那頂亂臣賊子的帽子有關。秦天的肆無忌憚多少根這頂帽子脫不開關係,將原本對自己不利的東西發揮到這種地步,而且還成功了。這擎天,也算古往今來第一人了。
徐州現在,已經成了一個燙手的山芋,除了一無所有的劉備,恐怕沒有人願意接手,再往北就是南陽,雖然是一座孤城,卻連線漢中,蜀中、漢中乃至雍涼一帶的兵力可以源源不斷地輸送過來。
周瑜有中感覺,這南陽不但不是擎天城的軟肋。分明是擎天城故意引誘四方勢力不斷消耗有生力量的一個絞肉機,不斷吸引著孫氏,吸引著曹操投入兵力。
至於曹操,周瑜根本沒想過,現在的孫氏太需要一個強大的盟友,貿然對曹操用兵實屬不智。
環顧四周。孫氏根本沒有發展的機會,而如今孱弱的孫氏,已經無法再經歷一次失敗了,這不是最糟糕的,最讓周瑜擔心的,反倒是擎天城最近的異常表現。
太平靜了,按照常理,孫策戰死,就算擎天城無意或者說暫時無力對荊襄出手,也不該如此平靜,至少派人制造一些混亂周瑜相信擎天城還是做的到的,但奇怪的是,從年初孫策陣亡開始,到現在算來也已經有三個月的時間了,但擎天城卻一點反應都沒有,任由孫權順利接掌荊襄,並漸漸穩定住了局勢。…;
要說這也算一件好事,但周瑜卻高興不起來,作為擎天城的老對手,對於擎天城的作風,周瑜可是深有體會,那擎天絕對是一個吃人不吐骨頭的主,趁你病要你命,以往的爭鬥中,從不留手,每一次都是在敵人最虛弱的時候,施展雷霆手段,但這一次,擎天城的不作為卻讓周瑜感到一股暴風雨來臨之前的平靜。
事出反常即為妖,現在的擎天城太反常了,反常到令周瑜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