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3 / 4)

吃苦,準備走路,無論多麼大的困難,也要想盡一切辦法快些開進去。”

從10月10日起,進疆部隊在四個汽車團和蘇聯派出的40架運輸機的支援下,以空運、車運和徒步行軍方式,由酒泉、玉門、安西地區西進。

在開進途中,一野的部隊戰勝了戈壁沙漠、氣候嚴寒、地廣人稀、供應不足等重重困難,嚴格執行了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正確處理了極少數反革命分子在都善和七角井製造的兩起暴亂事件,團結教育了廣大起義官兵。軍行所至,受到當地各族人民的熱烈歡迎。

時任第一兵團參謀長的張希欽後來描述了進軍新疆途中的情景:我軍踏上征途不久,新疆就進入嚴寒的冬天,狂風捲著鵝毛大雪,天山南北到處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氣溫也常在零下二、三十度。尤其是阿勒泰山區和伊犁河谷等地,積雪竟達一米以上,給我們進軍帶來極大的困難。但是,光榮的使命,激勵著指戰員們奮勇前進。他們揹著沉重的武器、乾糧、飲水和燒柴,在深雪裡頂風冒雪趕路,往往日行百里以上。記得戰士們寫了這樣一首詩:大雪紛飛邊塞天,革命戰士意志堅,精神抖擻不怕冷,定要戰勝大自然。進軍路上,冷風吹在臉上,象刀割一樣疼痛,雖然穿著棉衣,卻象赤身掉進冰窖一樣,有的同志手腳都麻木了。為了抵禦風寒,戰士們在行軍中,總是將腿高抬,大甩胳膊,以運動全身,增加熱量。剛一停下,就在雪地裡掏個雪洞,把腳放在裡面。每當行進在高山峽谷中,積雪

更深,有時要從沒頸的雪坑中把戰友救出來。連續的行軍,指戰員們雖沒有得到很好的補給和休息,但是,都不顧疲勞,朝氣勃勃。一路上,他們飲冰雪,吃乾糧,翻過了無數山嶺,涉過了不少的冰河,越過了千里戈壁渤海,鞋子磨破了,就用破布包起來,或者打著赤腳走。沒有住的地方,就露宿荒野上。雖然當時環境十分艱苦,但沒有誰發過一聲怨言,沒有誰講過一句怪話。相反,越是在艱難的時刻,指戰員們越是充滿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一邊邁著大步,一邊高唱著“挺進!挺進!”的戰歌,邊走邊唱,把疲勞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我們的戰士,在困難的時刻,困結一致,同甘共苦,全軍上下,到處是一片互助聲。同志們都搶先承擔困難,爭扛最重的東西。身體強壯的戰士,爭相替年小體弱的戰士背武器、乾糧。出現病號時,大家關懷備至,體貼入微,輪流攙扶,不使一人掉隊。記得在翻越天山時,有個營長跌傷了腿,行走困難。團首長為了照顧他,專門給了他一匹馬,當他發現一位戰士的腿也被跌傷以後,便立即將馬讓給了這個戰士。這種階級友愛的精神,匯成了巨大的戰鬥力。

在這次進軍中,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集體,二軍五師十五團就是突出的一個。

這個團進抵阿克蘇後,突然得悉和田有一小撮敵人在蠢蠢欲動,而逃往邊境的那些民族敗類,又颳起了一股什麼“泛土耳其主義”的妖風。於是,他們奉命繼續向和田進軍。當時,從阿克蘇到和田有三條路可走:兩條大路,水草較多,人煙較稠,是人們常走的,但是路途較遠,需要的時間長。另一條可以少走三分之一的路,但要橫穿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千百年來,這個“進去出不來”的“死亡之海”,一直被人們視為畏途,許多外國探險家曾經去冒過險,有的進去了沒有出來,有的在大沙漠的邊緣徘徊了一陣,望“海”

興嘆而返。可見,這條近捷的道路,是多麼的危險啊!但是,為了及早粉碎敵人的陰謀,解放受苦受難的和田人民,他們決定選取這條險遁。大沙漠裡,滴水難尋,颶風狂沙,缺糧缺柴。我們英勇的指戰員們,滿懷著對黨和革命事業的赤膽忠心,以堅韌不拔的革命意志,同流沙、風暴、乾渴、嚴寒搏鬥。

部隊進入沙漠腹地後,遇到了從未見過的大風暴,狂風捲著飛沙,遮天蔽日,使人睜不開眼,站不穩腳,部隊十幾個小時沒見到一滴水,沒吃一頓飯,戰士們個個嘴唇乾裂出血。在這艱難時刻,同志們發揚一往無前、團結友愛精神,手挽手地抗擊著風暴繼續前進。當部隊行進到距和田400 裡時,傳來了以偽副專員為首的一小撮反革命分子密謀暴亂的訊息,我軍立即組織了一支輕騎隊,以一晝夜直奔和田,部隊主力則以兩天時間進抵和田郊區。正當階級敵人做著垂死掙扎美夢時,我軍已如神兵天降,西隆重鎮和田終於解放了。

由於全體指戰員的共同努力,我軍僅用了三個月時間,行程6000多里,勝利進駐全疆各地,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的奇蹟。這個奇蹟,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才能創造出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