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舉手投降不大可能。打,看來是不可避免的。
渡江作戰,是奪取全國勝利的大進軍,是人民解放軍空前規模的大兵團行動,但也是一個艱鉅的任務,擺在我們面前的困難確實不少。我們沒有現代化的渡江登陸裝備,使用的還是木船。但時代不同了,我們的軍隊是為人民的利益而戰,有人民的擁護。旺盛的革命鬥志是我們能夠戰勝敵人的主要因素之一。現在我們要做的工作,是要穩定住部隊的情緒,不要有任何鬆勁兒和埋怨情緒,繼續做好戰鬥準備,只要毛主席一聲令下,就要直插長江南岸敵人的心臟。
劉伯承想到這裡,隨口喊道:“李達!”話剛一出口,劉伯承似乎感覺有點什麼。在共產黨的軍隊裡,沒有那種森嚴的等級之別,部隊長期處於艱苦的鬥爭環境之中,領導和普通一兵,待遇、服裝沒有差別,在平時,相處皆親如兄弟,直呼大名。
李達是在l937年紅軍改編時,到一二九師開始和劉伯承共度軍旅生涯的。當時他只是一個機要處長,但勤學好問,辦事認真細緻,遇事沉著冷靜,深得劉伯承的喜愛。在劉伯承師長、鄧小平政委的領導下和幫助下,進步很快,幾年後被任命為一二九師的參謀長,隨著部隊的擴大,又擔任太行軍區司令員,晉冀魯豫軍區參謀長。在第二野戰軍成立前,任中原軍區參謀長。
李達一直把劉伯承、鄧小平尊為自己的師長,但劉伯承、鄧小平並沒把李達當作小學生看待,而是平等相處,尊重有加。直呼其名,已是劉伯承多年養成的習慣,儘管李達已成為人民解放軍的高階指揮員了,仍不慣改口。
“司令員起得早哇!”李達聞聲後立即來到劉伯承的住處,向劉伯承道了聲早安。
“你先把這封電報看一下,”劉伯承見李達進屋後,把總前委的電報稿遞給他,說,“你給陳展司令員打個電話,吃罷早飯以後,讓他在兵團司令部等我們,讓他陪我們到十五軍那裡去看一下。”李達說:“好,我馬上去佈置!”李達拿著電報向機要處走去。
第十五軍屬於第四兵團建制。這次渡江戰役被第二野戰軍指定為先遣部隊。
第十五軍的前身,是中原野戰軍的第九縱隊,由抗日戰爭時期太行軍區的部分地方武裝發展起來的。
1946年至1947年初,太行軍區獨立第一、第二旅,先後在河南林縣組成。獨立第一旅由太行第一軍分割槽第三十四團和第二軍分割槽的第三十八、第三十九團組成,獨立第二旅由太行軍分割槽第四十三、第四十五團和第五軍分割槽第四十八團組成,兩旅組建後,即在太行軍區前方指揮所指揮下,參加了豫北反攻作戰、清道戰役等戰鬥。
1947年8月15日,以太行軍區前方指揮所及兩獨立旅為基礎,在河南博愛縣組成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九縱隊。司令員秦基偉,政治委員黃鎮,副司令員黃新友,參謀長何正文,政治部主任谷景生。獨立第一旅編為第二十五旅,獨立第二旅編為第二十六旅。此外,以太行第一軍分割槽第三十六團,第四軍分割槽第四十六、第四十七團,第五軍分割槽第五十、第五十三團合編為第二十七旅。縱隊成立後,主力部隊隨即參加戰略進攻,南渡黃河,轉戰伏牛山,第二十五旅留在豫西,開闢了豫西根據地。
1948年5月,第九縱隊又改稱為中原野戰軍第九縱隊。10月,參加鄭州戰役,在兄弟部隊協同下,全殲北逃之蔣軍1。1萬餘人。11月,參加淮海戰役,在參加攻打宿縣、任橋阻擊戰和圍殲黃維兵團中,殲敵8500餘人。
1949年2月,第九縱隊於河南周口地區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五軍。軍長秦基偉,政治委員谷景生,政治部主任餘洪遠。由原留豫西之第二十五旅歸建改稱第四十二師,張顯揚任師長,薛濤任師政治委員;第二十六旅改稱第四十四師,向守志任師長兼政治委員;第二十六旅改稱第四十五師,崔建功任師長(政治委員暫缺)。
作為渡江先遣軍,第十五軍於3月5日先於其它兄弟部隊,從整訓地周口地區開始向長江沿岸挺進。
在部隊向長江沿岸開進之前,軍首長要求各師和軍直分別召開誓師大會。砥礪士氣,使請纓熱潮一浪高過一浪。各級黨委、支部、黨員、模範、功臣竟相表態:“要做全革命,不做半革命!”“一百里不到,九十里不停,保持光榮,再立大功!”陳慎言等九名戰士向軍首長送去了用指血寫成的挑戰書,提出以“打通思想”和“任何情況下不動搖,不逃跑”,“保證完成任務”為挑戰的條件,軍長秦基偉看到戰士們火一樣的殺敵熱情,深受感動,愉快地接受挑戰。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