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到大勢已去,國內許多民意機關,甚或統兵作戰的高階將領,也都認為內戰前途無望,希望政府在猶有可能之時,與中共恢復和平談判。“
黃維兵團被殲不久,12月25日,國民黨華中“剿總”總司令白崇禧,利用對蔣介石當時的不利形勢,向蔣提出“和平解決”的主張,目的是逼蔣下臺,提高桂系地位。在白崇禧的指導下,國民黨湖北省參議會透過致蔣介石電,警告蔣介石“如戰禍繼續蔓延,不立謀改弦更張之道,則國將不國,民將不民”,要蔣介石“循政治解決之常軌,尋取途徑,恢復和談”。蔣介石在軍事上遭到致命打擊,又受到美國和桂系勢力的內外催逼的情況下,遂不得不於1949年元旦發表求和的宣告。這是後話。
黃維兵團被殲前後,中國的軍事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在東北,我軍取得了遼瀋戰役的勝利,全殲了國民黨衛立煜集團。在中原和華東地區,淮海戰役的第二階段已經結束。徐州“剿總”的5 個兵團,已被我軍殲滅了3 個,剩下的兩個也已被我軍緊緊包圍,殲滅了一半,其餘一半即將被殲。在華北,傅作義的60萬兵力,有的已被我軍包圍,有的正處在被包圍之中。在西北,胡宗南的部隊被牢牢粘在了西安地區。在華中,白崇禧的手中還有一些部隊,但有的被我軍牽制,有的蔣介石是使喚不得的。
情況危急,蔣介石只好改變其軍事部署。 12 月16日,即黃維兵團被殲的第二天,蔣介石令李延年兵團後撤,不敢再逞強去救援被共軍包圍的杜幸明兵團。徐州“剿總”司令劉峙,則由蚌埠移至滁縣。杜聿明兵團的命運危在旦夕。
杜聿明是在淮海戰役開始前,被蔣介石硬逼到徐州,輔弼劉峙與共軍作戰的。
杜聿明這年40歲,但看上去要比實際年齡大些,這大概與他多年受著胃潰瘍、肺結核等疾病的折磨有關。他身材消瘦而儀表威嚴,體質贏弱而氣字軒昂。他出身於書香門第,但於的是行伍事務,所以,他是一個被傳統禮教和戰爭洪流雕塑出來的具有多重性的人。
國民黨的氣數不長,精明的杜聿明看出了端倪。但因為他是一個軍人,並且忠實於蔣家王朝,蔣介石交重任於他,也只好知其不好而盡力為之了。
在人民解放軍的強大攻勢下,使得國民黨的“群星”實在是暗淡無光。
黃伯韜自殺,黃維被活捉,杜聿明的命運也凶多吉少。他的30萬人馬早已被共軍圍得水洩不通。
水洩不通,主要指地面,因為當時共產黨的軍隊還沒有能力控制天空。
在黃維兵團即將覆滅之際,杜聿明坐飛機飛回南京,參加由蔣介石主持召開的軍事會議。會議期間,和蔣介石在小會議室進行密談,力陳徐州不保,三十六計走為上。蔣介石終為杜聿明的陳述所動,同意放棄徐州,向南逃跑。
杜聿明要逃,粟裕早有預料,而且兩人考慮的路線極其一致。
開完會議,杜聿明於當日又飛回徐州,向徐州“剿總”劉峙報告了蔣介石的指示。隨後,即用飛機將總部人員運到了蚌埠。徐州機場擁擠不堪,連劉峙本人也是到第二天才飛到了蚌埠。
徐州“剿總”存有大批軍用地圖和檔案材料,補給司令部還有大批武器彈藥、庫存被服用具和糧食。杜聿明下達命令;地圖檔案由參謀人員負責於12月1 日午前燒燬,武器彈藥由火車站運至黃口車站,另候處理;其它物資
發給各部隊儘量攜帶。隨後,杜聿明率指揮部小部分人員急急忙忙撤離徐州。
一路上部隊、車輛、人馬亂糟糟地擁塞了道路,繞道鳳凰山便道,好不容易才在黃昏時到達王白樓。
發現杜聿明要逃,粟裕立刻下達命令追趕。他命華野主力一部沿隴海路向徐州急進,除留一個師控制徐州市外,大部分兵力仍向蕭縣跟蹤追擊;一部由陽城地區直插老祖樓,堵截逃敵;一部從徐州以南地區圍向西北,尾敵側擊而追;另一部沿宿縣、永城公路急進。此外,又佈置了第二線截擊和第三線迂迴部隊。各路大軍全部輕裝,兼程急進,一個勁直追,追上就打,兩三天內殲滅逃敵2 萬餘人。
杜聿明的汽車開開停停,越往前走,道路越堵塞。他不得不丟棄汽車,跛著一條被日本鬼子炸傷的腿,在衛士的攙扶下,步履艱難地向永城方向急逃。第三天到達孟集。而就在此時,忽然接到一封空投的蔣介石的親筆手諭,命他迅速令各兵團停止向永城前進,轉向濉溪口方向,協同由蚌埠北進之李延年兵團,南北夾攻共軍。
蔣介石讓杜聿明停止逃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