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八年,國土大半淪於敵手,國民黨的軍隊被攆到了西南一隅。要把幾百萬軍隊運到指定的位置並能即刻開戰,根本不可能。
八年抗戰中,共產黨的軍隊得到巨大的發展,其實力已今非昔比。抗日戰爭勝利時,中國共產黨已成為擁有120 多萬黨員的大黨,有正規軍120 餘萬人,民兵200 餘萬人,解放區的面積達到近100 萬平方公里,人口近1 億人。與如此龐大數量的共產黨軍隊作戰,不是兒戲就可以對付的,需要認真的準備。
中國人被戰爭折磨得太慘了,這八年受盡了日寇的殘酷蹂躪,想起“戰爭”二字,讓人不寒而慄。甚至當時的許多中國人,祖宗幾代以來,都是在連年戰亂的社會中度過的,沒有過一天讓神經鬆弛的和平生活。抗戰勝利了,人們最渴求的是和平、再和平!不論蔣介石以何種理由發動內戰,都是與人心相背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的世界各國,也希望和平。這對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也是個限制。
曾經嚴重威脅世界和平與安全、阻礙社會進步的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被徹底摧毀,英法等國在戰爭中受到削弱,元氣大傷。在東歐和亞洲出現了一批人民民主國家。長期受戰火燻燃的世界各國人民,都不願再看到血淋淋的戰爭。
由於蘇美兩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特殊作用,戰後逐漸形成了由蘇美等少數國家規定世界政治格局的狀況。蘇美的對華政策也直接對中國國內的政治局勢產生影響。
對於中國問題,蘇聯政府首腦斯大林,歷來看重國民黨,遠遠超過共產黨,一直把蔣介石政府看作代表中國的合法的政府。在日本宣佈投降的前一天,即8月14日,蘇聯政府同國民黨政府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以及《關於大連之協定》、《關於旅順口之協定》、《關於中國長春鐵路之協定》,並就關於外蒙古問題等進行換文,這些條約,實際上恢復了沙皇俄國時期在中國東北地區的一些特權。蘇聯領導人一方面企圖藉此防止美國勢力向東北伸入,以屏障其遠東國防的安全;另一方面則是純粹為蘇聯從中國想獲取一些不義之利益。很顯然,條約及有關協定的內容是危害中國的主權和利益的。條約簽訂的同時,蘇聯領導人還宣告:“蘇聯政府同意予中國以道義上與軍需品及其它物資之援助,此項援助當完全供給中國中央政府即國民政府。”在《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訂的第二天,蔣介石對美國人赫爾利說,理解蘇聯方面“有意幫助促成中國軍隊的統一”,“有意支援中國政府”。
美國政府也認為,這些“協議之存在,一如國民政府所承認的,已經給國民政府以精神上和法律上的利益。”
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受到嚴重的破壞,它擔心如中國再發生內戰而會被捲入其中,並且對其獲取中國的利益也不利。因此,它不贊成中國發生內戰。
作為美國,在竭力維護蔣介石在中國的統治的前提下,也不贊成中國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為了遏制蘇聯在遠東的發展,在中國維護蔣介石的統治,進而把中國作為反蘇的一個重要陣地。但是,美國對蔣介石政府的腐敗和無能並不滿意,希望它推行一定的民主改革,使它成為可以容納共產黨及其它民主力量代表的、類似歐美國家“代議制式”的“聯合政府”。
同時,也藉此機會,誘使中國共產黨交出人民軍隊和解放區,限制以及扼殺中共的發展,並加緊拉攏蘇聯,使之支援國民黨政府。
如果透過改革,能使國民黨政府在中國人民中獲得威信,能不戰而屈共產黨之兵,美國不贊成中國打內戰。
然而,不論從中國國內國民黨或者共產黨的實際來看,美國對中國問題開出的藥方,都是無效的東西。
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政府,已是一個腐朽透頂、不可救藥
的政權。只要蔣介石及其一夥在臺上執政,就斷然沒有共產黨的合法地位,也就沒有中國的正常發展。況且,蔣介石也斷然不會允許有人對他開刀割去毒瘡。
從共產黨方面來講,她已是一個成熟的、擁有100 多萬黨員的大黨,又掌握有100 多萬的軍隊,也不會上這個當。因為,美國人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美國人一方面積極幫助蔣介石搶奪抗戰勝利果實,壓迫共產黨;一方面又希望共產黨主動交出自己手中的軍隊,屈服於蔣氏的一統天下之下,這是斷然不可能實現的。
不可否認,蔣介石是中國歷史上有點“聰明”的人物之一。他陰險狡詐,詭計多端,嗜殺成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