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共中央在一個月內,第二次調山東軍區所屬部隊到東北,並且是主力部隊。
羅榮桓立即電召在博山指揮作戰的蕭華,命他火速回軍區接受任務。
蕭華長期以來,一直在羅榮桓的領導下工作。抗日戰爭爆發後,羅榮桓任一一五師政治部主任,蕭華任副主任。1938年,蕭華奉命率部隊挺進冀魯邊。以後,羅榮桓任一一五師政委,也到了山東。1940年5 月,蕭華任一一五師政治部主任。
接到電報後,蕭華輕騎簡從,日夜兼程,趕回軍區。
羅榮桓在病榻上向蕭華交待了任務:“中央指派你立即去東北。你先看看這幾份電報。”
電報有三份:第一份是8 月29日《中央關於迅速進入東北控制廣大鄉村的指示》;第二份是9 月11日中央轉發膠東區委報告大連情況並命令蕭華率部進入東北的指示:第三份是9 月15日中央關於成立東北局全權領導東北一切工作的決定。蕭華感到責任重大,請示羅榮桓:“什麼時候出發?”
羅榮桓答道:“立刻。分局討論決定:由你先期率領司、政、供、衛機關一部分幹部去膠東,從海路挺進東北。調去東北的四個師的部隊,由我來安排。……
“過海要注意美國軍艦搗亂。要改穿便衣,晚上偷渡。沿途的島嶼要控制起來,設立兵站。”
為了保障主力部隊渡海,山東軍區成立了由膠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組成的海運指揮部,擔負保障任務。許世友徵集了膠東沿海30餘隻海船,140 餘隻帆船,把幾萬部隊運過了渤海海峽,創造了海上輸送史上的奇蹟。
為了打通海路,膠東軍區部隊消滅和驅逐了煙臺附近崆峒島和蓬萊以北長山列島的偽軍。佔領了瀕臨遼東半島的外長山列島,並在沿途砣磯等島嶼設立了兵站,聚草存糧,保障了海運暢通與軍需供應。
位於膠東半島黃縣的龍口和蓬萊縣的欒家口是八路軍的登船地點,歷來山東人闖關東也都是從這裡起航。
9 月19日,正當山東部隊全力跨海東渡的時候,中央作出“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決策,並指派原欲回延安治病的羅榮桓赴東北工作。
10月13日,羅榮桓接到中央來電:決定第三期再向東北出兵5 萬人,主要從山東部隊中抽調。接著,中央催促羅榮桓“率輕便指揮機關,日內去東北。”
10月24日,羅榮桓抱病由臨沂前往膠東,準備東渡。31日,中央決定成立東北人民自治軍,任命羅榮桓為第二政委。
11月初,羅榮桓一行乘六艘汽船自龍口港駛向遼東半島。按計劃,作戰科長尹健率機關人員及特務團一個營乘五艘汽船,在莊河登陸,然後在遼陽與羅會合。羅則帶少數警衛人員與參謀處長李作鵬、情報處長蘇靜等直駛大連,再乘火車赴瀋陽。途中羅榮桓一行在旅順口附近海面遇到蘇軍阻攔,於是改道向瀕臨黃海的貔子窩駛去。
貔子窩是遼東半島東側黃海岸邊的一個漁港,座落在中長鐵路南端的一條支線上。 1904 年日俄戰爭時,日軍久攻旅順口不下,曾派兵在此登陸,迂迴到沙俄守軍側後,大敗俄軍。
羅榮桓一行到達貔子窩時正遇落潮,船停在離海岸一里遠的海面,時值初冬,羅一行蹚過冰冷的海水,踏上了東北的土地。在向東北的進軍中,從8 月中旬到10月底,八路軍山東軍區共輸送了三批部隊。這些挺進東北的部隊,大部分走海路,一部分走陸路,還有一部分海陸兼行,分別在10月、11月、最遲也在12月上旬,到達東北的指定地區。這些部隊是:由濱海支隊和膠東軍區一部組成的東北挺進縱隊,共3500人,在司令員萬毅和政委周赤萍的率領下,從海路抵達遼東半島,10月到達磐石、海龍、東豐、西豐地區。
由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蕭華率領的軍區機關及直屬部隊約1000人,從海路抵達大連老虎灘登陸,10月初進至安東。山東軍區第五師和第六師各兩個團約1 萬人,在第五師師長吳克華、政委彭嘉慶的率領下,走海路,10月24日進駐營口地區。山東軍區第七師在師長兼渤海軍區司令員楊國夫的率領下,經陸路假道冀東,於10月下旬進抵山海關地區。
渤海軍區副政委劉其人率渤海軍區三個團,經古北口從陸路抵達東北。
以上楊國夫,劉其人部共計六個團,1。2 萬人。山東軍區第二師7500餘人,在師長羅華生、政委劉興元的率領下,走海路,11月上旬抵達瀋陽以南的莊河與鞍山地區。山東軍區第一師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