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4 / 4)

叫張居正代擬。

做這樣的文章,如何才得以經邦濟世?這樣憋悶的日子,何時才是個盡頭?”院裡有兩棵樹,一株是棗樹,另一株也是棗樹。”——這一段時間裡,張居正必也有魯迅在教育部做小吏時的苦悶,他險些走了另外一條路。

嘉靖三十三年,到了而立之年,一切皆茫然。他曾經娶妻顧氏,卻早亡。不久又娶王氏。但內心創傷仍難復,即使喪妻一年後,他“偶讀韋蘇州傷內詩,愴然有感”!

這一年,他忽然萌生退意,堅決告病假,回了江陵。他無法面對“師翁”,臨走前,只給徐階老師留了一封信,勸老師也退了算了:“遺世獨往,不亦快乎?”

面都不見就走了,這學生是夠固執的。書生氣畢竟未脫乾淨啊!徐階比張居正老道得多,他不會激憤。在官場,激憤有什麼用?能做的,就只有蜷伏。日久生變——時機是等來的,兩下里的較量,有時就是耐心的較量。

但他對張居正並不失望,他仍然要等待,包括等待張居正的歸來。

張居正這次告假,既是對混沌世局的不滿,也有避禍的念頭。他深感“榮進之途,甚於榛棘”,仕途不是那麼好走的。他告病的前後,正是著名的直諫忠臣楊繼盛上書嘉靖,參劾嚴嵩“十大罪狀”、“五大奸宄(ɡuǐ)”之時。

直臣楊繼盛的下場非常慘烈。

這位一根筋的楊老先生是張居正的進士同年,時任兵部員外郎。他挑戰嚴嵩,幾乎等於飛蛾撲火。忠勇固然可嘉,可是旁觀者看了,很難不膽戰心驚。就在張居正告假的第二年,繫獄已兩年的楊繼盛,被嚴嵩陰險地借皇帝之手殺死。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這句聞名於當世的話,就出自這位硬漢。勇士留其名,千百載後都會有人歎服。他當時固然沒有改變得了什麼,皇帝下詔殺他,也只不過就當捻死了個蟲子。大明天下幾乎爛透了的道義,他一個瘦弱的肩膀……想什麼呢?

但是,他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