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06…8…31 10:04:00 本章字數:4863)
小三德子一揮手,“費那勁幹嘛,把衣服扒下點火燒了,鬼子光著腚放河漂多涼快。反正天天河裡漂死人,拿水一泡分不清誰是誰,流到海河就分不清鼻子眼了。”
王警長無不憂慮的提醒德旺:“那天響的兩槍不好,只要槍響大致就能斷出方位,往後儘量避免響槍。”
德旺讓王警長放寬心,“也沒太大的事,鐵道那邊經常響槍,鬼子天天開槍打鄉親的小雞子,運河邊上都看不見下蛋的雞了。”
小三德子又插話說:“幾隻雞換顆鬼子頭外加一條三八大蓋兒,值啦!”
德旺問:“王警長,咱有二十來條搶了,你看怎麼著好?”
王警長想也沒想,“老哥,別繞圈子啦,這些槍放在咱這一時不能露白,一道弄過河去吧。你們知道嗎?那個叫小島一郎的日本人去古典家了,方圓百里的任何事也瞞不過他。”
德旺對古典吃不準,便問:“他不致於把鄉親們賣出去吧?”
王警長說:“你老比我清楚,財主家的心靠不住哇!”
德旺覺得王警長說的有道理,囑咐小三德子:“把你師哥叫來,趁熱打鐵今天就把這事辦了,免得夜長夢多。”
小三德子攥著槍有點捨不得,“這都是咱……”見師父衝自己橫眉立目,沒再說話。
老鐵湊近跟王警長說:“咱來一趟不容易,趁這機會,我去暗中探探古典那老東西。”德旺也想展示一下身手,“我看,還是我去方便。”
王警長權衡了一下,覺得德旺的功夫不在這方面,“你不能顯山露水,還是老鐵去方便,一則他會點兒輕功,二則他是奉旨行事。萬一露了白,他這身衣裳還能保他脫身。日本人派來辦案查訪的,誰也怎麼樣不了。”
德旺知道王警長對自己不放心,可是他對老鐵也不放心,於是對王警長說:“那就讓小德子跟老鐵去一趟,起碼有個望風的,萬一有閃失好有個接應。王警長在這兒候著,咱們再議議今後的事。小三德子,去把你師哥叫來。”
聞聽此言,王警長也不好說別的,“好吧,就這麼著。”
不大工夫小德子來了,一身輕裝打扮,真有幾分俠客勁頭。
王警長把短槍交給老鐵,“把這個帶上預備著,不到萬不得已不可摟火。”
跟英豪相比,英傑在古宅當大管家,顯得舒坦多了。頂個管家的名分,其實沒有多少事歸他管。租子大都是自動交上來的,剩下欠租的沒有多少戶,古典主張,兵荒馬亂的年景,更無須逼得欠租戶砸鍋賣鐵。英傑無須仿照李元文,挨家挨戶斂那三升半鬥糧,源自古典要求自己像個真正的善人。善人要善於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兵荒馬亂的年頭,佃戶們正需要古善人雪中送炭。
一年之中,收租子並非管家最重要的活計,在古宅,頂累人的當數一年一張揚的廟會。由於老王爺的過世加上小鬼子攪局,廟會辦不成了。欠租戶往年仰仗在廟會上拔份可以獲得減免,廟會辦不成也造成佃戶的負擔。古典是這麼想的,可是商家們不這樣看,辦廟會古宅得名聲,掏銀子卻是大小買賣家的事。所以說,每年的廟會商家並非多麼積極,可是沒有廟會買賣又蕭條,真是怎麼都不舒服。
最舒服的當然就是英傑啦,偌大的宅子養他一個大閒人,至少吃穿無憂,每天可以大松心的睡懶覺。伙房留下一個順子,這個順子最膩歪伺候英傑,人家吃早晨飯他叫吃早點,叫嘛倒沒關係,早點你可早點起來吃呀,他沒準點總得伺候著。起初的日子,英傑起來洗涮一通,好歹吃口指望著中午這餐。古宅卻跟莊戶人家的習性一樣,中午飯只是象徵性填補一下,沒有正經的飯菜。慢慢英傑習慣了鄉下的生活方式,基本隨著古宅早睡早起了,為了一日三餐他也得早睡早起。
早早起來並沒有多少正經事,多半幫著古典分析一下時局,沒有報紙沒有廣播,訊息來源多是街頭巷尾的議論,分析也是瞎分析。古典白天多數時間悶在客廳看他的古書,他認為那裡面埋藏著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特別是當前,應急的對策和智慧都在裡邊哪。每逢古典看書的時候,英傑到上房跟孤寂的羅氏嘮閒嗑,淨講些王府的故事。譬如王府的規矩啦,福晉、格格吃嘛穿嘛啦,貝勒爺如何娶妻納妾啦,都是羅氏聞所未聞的稀罕事。加上英傑儀表堂堂善於表達,頗受羅氏的賞識。羅氏跟英傑親近,古典並不反感,他覺得這樣利於羅氏開化,同時也免得英傑沒事幹顯得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