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1 / 4)

何太厚鄭重的說:“大名鼎鼎的江湖好漢劉廣海。”

何太厚大致掌握劉廣海的一些情況,但是不如本地人瞭解的詳細。

在靜海縣方圓百里,一提劉廣海的名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是當地人引以為豪的英雄人物,名氣不亞於古典。劉廣海原本是窮苦的農家子弟,出生在獨流鎮附近的李家摟村。他有個哥哥叫劉廣慶,大高個兒,有一膀子力氣,是個豪爽率直的人。劉廣海則細腰耷背中流個兒,面板黝黑方臉大盤,好打抱不平打架不要命,在外人看來比劉廣慶彪勇強悍。別看哥倆長得五大三粗卻很精明,更難得的,劉廣海小時候,上過兩個冬仨月的私塾,不僅幹活颯利,還算個識文斷字的人物。

父親劉德善母親王氏,都是老實巴交的莊戶人,靠幾畝薄地維持生活。那個年頭,水災連旱災、兵燹匪患、苛捐雜稅、八下勒索,幾畝薄地如何養活的了一家。天無絕人之路,李家摟村西北方向乃是東澱窪,夏秋之季密匝匝滿窪地的蘆葦,成了窮人的救命草。哥倆一商量,聯合村裡的鄉鄰僱對槽船躉滿滿一船葦子,經子牙河當城河汊入南運河運到天津西營門,把船泊在嗎頭,然後挑起葦子奔鬼市當柴禾賣。一根桑木扁擔挑四大捆葦子,足足二百多斤,由西營門到鬼市抄近道也有十幾裡地,甭說歇腳連肩都不換,足見這些農家後生好生了得。

賣完柴禾回到碼頭基本日落西山了,大小夥子折騰一天,只是啃兩張高梁面的餑餑,水鋪尋瓢涼水飲飲嗓子。老天爺給這幫窮哥兒們使不完的力氣,晚飯還是啃塊餑餑喝口涼水,接著就在河灘上練把式。雖然沒有師傅教練,反正舉石鎖扔沙袋也不講究什麼套路,河灘上總是熱熱鬧鬧。趕上時間富裕,時不時地到南市三不管腳場、把式場子去偷藝,漸漸把式比劃的很是像模像樣,常常吸引一幫子看客。

入夜,大夥圍坐在一起,點亮一盞桅燈,這時劉廣海就成了中心人物。他總能淘換來成套的話本或者唱本,對著桅燈磕磕絆絆的說古。什麼《七俠五義》、《小八義》、《水滸傳》、《濟公傳》、《楊家將》、《精忠說岳》凡是淘換來的,不知道說了多少遍。到後來劉廣海乾脆撂下書本,可以添油加醋的直接說書,比照著書本還說的精彩。

什麼事就怕日久天長,習武加說書的潛移默化,劉廣海似乎就成了書中的俠客英雄,有了一種文韜武略的本事。初冬時分,運葦子賣柴禾遇到了麻煩。河裡結冰漕運停航,冰上撐排子得等到三九以後冰面凍結實了。眼下一兩個月,不能大眼瞪小眼乾耗著,大傢伙找劉廣海拿主意,劉廣海略一思謀就來了主意,“各家想法子置辦一頭毛驢,眼下當腳力,開春開犁播種還可以照料農活。”好主意一出,立馬得到響應,一般農戶斷糧斷炊之憂的貓凍月份,劉廣海這幫“販草小兒”卻能天天有進項。

填飽肚子需要付出填飽肚子的代價,在天津衛賺錢並不是有膀子力氣就能賺的,土生土長的純天津衛窮人都受欺負,這幫頂著高粱花子的莊稼佬更是艱難。貪官汙吏兵燹匪患就不說啦,地痞混混兒最難搪。

混星子多是幫會里的人,天津的幫會青幫佔主體,青幫在天津的顯赫人物,時下當數袁文會,“九一八”事變前後,投靠小日本當了漢奸,販賣華工、開辦妓院、包運煙土,設立賭場、搶佔碼頭、欺行霸市……簡單一句話,無惡不作。

以劉廣海為首的這幫販草農民,偏偏不買袁文會的賬,大小爭鬥時常不斷。豈不知,劉廣海也是青幫的人,那是哥倆在某個月明之夜習武,遇一高人王文德,經他介紹磕頭進了山門。在王文德看來,袁文會之流乃是青幫敗類,恢復青幫道義和名聲,需要劉廣海這樣的人物正本清源。劉廣海認為自己是正宗正派,根本不把袁文會放在眼裡,自立山門公開跟袁文會作對。由於袁文會當了漢奸頂風臭八里地,加之無惡不作,劉廣海的勢力迅速壯大,從此天津青幫形成勢不兩立的兩大派系。

兩股黑勢力的較量往往採用跳油鍋、滾釘板、過刀山,斷腿、剁手等玩死籤、自毀自殘的極端手段,以迫使、要挾對方屈服,袁文會佔便宜的時候不多。日寇對青洪幫採用拉攏利用的策略,對雙方的爭鬥極少干預。爭鬥常常分出勝負,每次總有一方獲得地面上的利益。爭鬥中,傷亡者會得到幫會的撫卹和補償。由於爭鬥手段殘忍,獲得撫卹和補償的幫徒受到英雄般尊敬。爭鬥頻繁“英雄輩出”,極易產生明星效應。對食不果腹衣不擋寒,死比活著舒坦的赤貧來說,模仿混混兒或者爭當混混兒,在下層社會成為時尚,劉廣海手底下鐵桿幫徒幾百號,個個都是視死如歸的主兒。劉廣海的勢力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