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1 / 4)

作者:宋金來

。。整理製作,並提供下載

正文 第一回 貝勒救美充好漢,名優覓死為名聲

(更新時間:2006…8…1 20:16:00 本章字數:11378)

故鄉民謠雲:煎餅禿子口音侉,黑更半夜遭屈殺,碎屍沉冤大運河,兇犯逍遙遁天涯。

民國年間,這樁姦情大案轟動津沽城鄉,作者家母因親聞煎餅禿慘死之聲,每當描述起來,總令後生毛骨悚然。她老人家在世時,認為此案應編成戲文告誡後人,也算為屈死鬼出口冤氣。其實,歷史早已以此演繹了一部大戲,說起來久遠,細一想也就是眼前的事。

這個故事,得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多災多難的年頭說起。

天津衛有處著名的鬧市區,叫做南市。說到南市,就自然聯想到一塊特殊的地界,叫三不管兒。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日軍擴闢租界,擴充南市一帶為預備租界,後因中國反對暫停擴充,形成劃界不清管理不清的地界兒。由此,這裡的治安,天津縣不管;日租界不管;鄰近的法租界不管,這就叫“三不管兒”。

百姓另有說法,說那兒被人打了不管;被人偷了不管;被人賣了不管。三不管兒的解釋還有許多,譬如說,民不管、官不管、洋人不管,也是一種說法。

不管怎麼說吧,基本都是說那個地方無法無天,無道德無倫常,不是正經人去的地方。那麼不被人待見的地方,偏偏熙熙攘攘熱鬧非凡。鄉下人下衛到天津,逛了三不管兒才算真正到了天津衛,回去才可拍著胸脯誇口,才有資格表明本人閱歷非凡,不僅到過天津衛而且連那兒都去過。說吧,還有嘛稀罕、嘛雜耍、嘛格色的物件、嘛格色的人物咱不知道?誰還敢再說咱是嘛也不懂的大老擀?

知道抽白麵兒的嘛模樣嗎?告訴你吧,脖頸兒細得賽麻桿兒,腦袋瓜兒賽個蒜頭不大點兒,遠看就像麻桿兒挑著紙燈籠,吹口氣能吹一跟頭。見過窯姐兒嘛模樣嗎?告訴你吧,真正跟妖精似的,眼眉跟小楷毛筆畫的一樣又細又長。旗袍,旗袍見過吧,開衩的旗袍?那開衩一直開到大腿根兒,一邁步能瞅見裡面穿的紅褲衩。

有人質疑:“不對吧,人家窯姐不穿褲衩,光溜溜的辦事爽神,你去過三不管兒嗎?別胡掰啦!胡掰?“嘿嘿嘿,長眼了嗎?你他媽的踩我腳後跟了知道嗎?臭腳丫子不嫌硌得慌!”三不管兒都這麼說話。我沒去過?嘁!兩手往後一背,走啦,不讓你長學問啦。

三不管兒和北京的天橋一樣,都是貧民娛樂消費的地方。金評彩掛三教九流五行八做,三不管兒裡嘛都有。打場子摔跤的;練把式表演氣功的;扔石鎖耍中幡的;說相聲變戲法的;賣狗皮膏藥兜售大力丸的;髒話亂噴演文明戲的;修腳點瘊子的;拔牙相面的;測字抽籤的;沖茶湯賣藥糖的;吹糖人兒買油糊餅兒的;吆喝戧面饅頭、煎餅果子、火燒夾肉、餡兒切糕、大糖堆兒、芽烏豆、茶雞蛋的……這是三不管兒的主要人群。

這些人都是血淚裡掙扎的苦主兒,他(她)們肆意宣囂、咋咋呼呼找茬滋事、坑騙放蕩,行為上徹底沒羞沒臊不要臉,蔫壞損坑蒙騙肆意妄為。這些破罐子破摔的人群何以如此?他們究竟噁心誰、訛詐誰、震唬誰,不能看浮皮表面,不能離開當時外辱內腐國貧民弱的背景看問題。

為了不把話扯遠,於此書歸正傳。

話說此時打旭街方向溜達來兩位貝勒爺,出自葉赫那拉一族,自稱跟老佛爺沾親。自打民國廢了大清國,哥倆隨家族定居天津衛,由此把老姓改良了,簡稱一個那字。照老姓哥哥叫那拉英傑,弟弟叫那拉英豪,還說是鑲黃旗的身份。這是寫家幼年親耳聽他們說的,可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卻無從查考他爹是從何處承襲來的王爺。

按滿洲八旗,以鑲黃旗為尊,正黃旗次之,旗內並無王。民國年間,天津只有個慶王府,王爺是真的,王府卻不是原裝。咸豐年間,慶親王奕誆病故後,其子載振襲慶親王爵,大清倒臺遷居天津,購買太監小德張英租界劍橋道樓房一座,被人稱作慶王府。

如果天津再有“王府”,那就是打北京端過來的形似莊王爺的宅院,沒錯,裡裡外外跟太平倉衚衕的莊王府一摸一樣,只是裡面沒有王府家族的任何人,實則是照著北京的樣子複製的,主家從來沒有宣稱過這是什麼王府,後來明確叫李氏祠堂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不妨佔點篇幅簡單說說,反正二位貝勒爺還在溜達著。

北京城的莊王府宅院,怎麼會跑到天津衛來了呢?這與鬧義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書首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