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邀老師前去助拳,封禁沿黑水河東下,進入北地三湖的玄黃殺劍,其位置,正是在七河尖城。”
“八年前?”
一旁駱玉娘忽然開口:“七河尖城異事,是在前年才爆出來,八年前時候,各方一無所知,為何不動手?”
第二十五章 忘情寶扇 龍霄之城(中)
“當時血殺之氣充貫,不好下手。”
俞南給出一個很簡單也很真實的理由:“劍靈雖昧,殺意卻是愈發狂暴,若不計損失,擊毀玄黃殺劍,也有幾分把握,可帶來的傷害,卻不是老師他們願意承受的。
“那時候,對方提出,他有辦法削弱玄黃根基,使損失降低,也與老師約定,一旦玄黃殺劍離巢,便由老師出手,將玄黃劍靈從劍上剝離滅殺,至於妖府靈旗所攝之妖魔無岸,也是他指定的,專用來對付血殺之氣。這段時間,逼著玄黃殺劍改道,也有那人出的一份力。”
“幕後主使嗎……”
俞南的說法,從前面的變化看,可信性挺強,不過餘慈也不會偏聽偏信,畢竟,他將自家老師的責任摘了大半,目的也太過明顯。
所謂的“幕後主使”,是個玄虛的形象,但餘慈大致能拼接出這麼一幅圖景:
至少在八年前,對方就已經開始設局,同時對此事秘而不宣,遮掩得十分得力。直到誘那位四明宗的二代弟子入甕,引來天劫,削弱玄黃殺劍……
“他一開始就是衝著玄黃劍靈去的?”
對此,俞南沒有給出個確定的說法,但想想他訂下的十年之期,又覺得不太像。
十年,十年能發生什麼變化?
薛平治突然開口:“穀梁出這麼大一份力,報酬幾何?”
俞南平靜回答:“一部似乎可以助老師成道的完整度劫秘法。”
薛平治“哦”了一聲,覺得還算合理。
穀梁老祖博通百家,號稱“北祖”,三劫以來,在散修之中,也算是一等一的人物,但與大宗門閥那些驚才絕豔之輩相比,也是黯然失色。
非是資質不如人,非是努力不如人,最致命的原因,就是心法、道基上的缺憾。他自家參悟的訣要,終究比不過那些傳承十餘劫,以千萬計的歷代英才錘鍊不休的上乘法門。
這也是幾乎所有散修的通病。
尤其是成就長生時,道基穩固與否,完備與否,當時的境界很難查知,等到修行日深,眼界愈開,才發現其中的瑕疵,已是悔之莫及。天劫臨頭時,就盯著那些瑕疵破綻猛攻,一應魔頭,都滋生於此,不知有多少散修,就此含恨而終。
故而多數散修到了更高層次,更多的精力都放在如何彌補道基之上,穀梁老祖不是那個例外。
當然,餘慈也聽到了“似乎”的字眼,顯然穀梁老祖並不怎麼確定。
稍稍沉默片刻,薛平治又道:“能補全道基者,世上僅有釋儒玄等正宗,又或魔門根本大。法,世上絕不超過二十部,適宜他的則更少,穀梁若能得手,早就得了,何至於等到今天?”
俞南垂首道一聲“是”,並無解釋或反駁的意思。
薛平治也就不再說話。
餘慈心中一動,薛平治等若是給劃定了範圍,而能夠讓穀梁老祖信任的,大概也就是那麼幾個,只恨他見識還是太少,依舊全無頭緒。
說話間,龍霄城到了。
餘慈見識過許多北荒、南國出名的大城,感覺中,北荒城池受地形所限,緊湊而複雜,世氣氛妖異混亂;南國城池則疏闊分散,動轍方圓數千數萬裡,有其名而無其形,更多是地理概念。
至於北地三湖區域,城池則更“正常”一些,就像是他早年見到的絕壁城,佈局清晰,隨區域功能不同,或鱗次櫛比,或疏朗開闊,高空一望可知大概。街上行人如織,空中亦有飛遁來去者,時起時落,又有一定之規,凡俗、修士如此相處,卻要比絕壁城勝出一籌。
俞南見他對此很感興趣,便在旁解讀:
“北地三湖,億兆黎民,但凡有條件的,均熱衷於煉氣導引,若能破凡俗三關,神意成就者,自有大小宗門接引,而主動遊歷,尋訪仙緣者,更如過江之鯽。”
只這一條,無論是離塵宗地界,還是北荒,都是遠遠不如了。
前者略顯閉塞,修士與常人之間,有一堵無形牆壁;後者則足夠混亂,上進的心思也許還有,但在鬼獄散大流行的環境中,絕大部分努力,都會墮落到頹廢那邊去。
也無怪乎北地三湖區域,會成為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