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楚將,項羽所受到的教育也是為“臣”之道。對於項家人來說,戰國之時七分天下是天經地義的,始皇帝強以武力加以統一則是逆天而為,既然秦始皇是錯的,那麼到了項羽掌權的時候,自然要將它糾正過來。 只不過當項梁死後,沒有人再以“臣”道來要求提點項羽,隨著他手中的權力越大,他“不臣”的野心也開始漸漸生長。對於建立了滅秦大功的項羽來說,僅僅為一個臣已經不能讓他滿足了,他不僅稱王一方,而且是諸侯王上王。 再有就是,雖然項羽如今是諸侯上將軍,佔據了秦都咸陽,但關外相當多的土地還是被掌握在不同的諸侯手裡,這些諸侯同樣是入關的功臣,並且急欲在勝利的大蛋糕上分割一塊,即使割得不多,至少那些六國後人也要得回原本的六國土地。如果項羽此時稱帝,那麼他必然會與諸侯們的利益起強烈的衝突。雖然他手握精兵,但若諸侯聯合起來反他,卻也是夠頭痛了,若因義軍內亂而被關中殘餘秦國勢力趁亂反撲,那麼,這滅秦之業難免功虧一匱,反讓秦人佔了便宜。 所以,項羽最終選擇了分封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