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言德冷冷道:“快傳。”
只見一個風塵僕僕計程車兵飛奔入內,跪伏在地,將一份書函呈給了那太監。
趙言德接過書函,大怒道:“桓齊,朕命令你立即出兵剿滅庸王趙雍吉等一干反賊!”
說著,趙言德將那書函扔給了桓齊。
桓齊展開一看,裡面赫然是“折津州失陷……”。桓齊大驚,想不到那個死而復生的楊戕竟然如此厲害,居然在三日之間連取兩城,將秦幹河北岸一帶盡數納入了庸王的勢力範圍,並且開啟了入海的通道,形成了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局面。
趙言德仍然是餘怒未消,喝道:“桓齊你不必勸我,此事朕心意已決。不殺庸王和楊戕兩人,朕實在是寢食難安。縱然背上一個暴君的罵名又如何,總之不能讓庸王再逞什麼威風了。”
桓齊知道如今只能領命,便道:“微臣遵旨,立即整頓三軍,即日北上剿滅反賊。不過,如今秦幹河以北的城池,人人自危,都不敢冒著開罪庸王的危險,只怕未必會遵循皇上的聖旨。若要剿滅庸王等一干人,只怕光靠太原府、真定府、河間府一帶的地方兵力還不夠,需得從京城再調集人馬。”
趙言德恨恨道:“朕立即賜你雙虎符,可以任意調動京城和地方兵馬。你從京城調集二十萬大軍,然後再從地方調集幾十萬兵馬,我就不信,還不能剿滅庸王的區區幾萬人馬。”
桓齊接了虎符,跪謝道:“皇上放心,微臣此行定然將庸王的人頭給你帶回來。”
桓齊出了宮門,仰天看了一下,低聲道:“楊戕啊楊戕,想不到你居然還沒有死。除了你,只怕別人也無法三日之間連攻兩城。不過,如今我桓齊親自出徵,定然要將你斬於劍下的。”
※※※趙言德雷霆大怒,庸王此刻卻是春風得意。
楊戕三日之間連下兩城,令整個玄甲軍士氣高昂到無與倫比的境地,楊戕原本就是他們心中的戰神,如今更是儼然成了神話的化身。
雖然楊戕攻打折津州,並未獲得庸王的准許,甚至根本就沒有告知庸王。但是庸王卻不以為意,退守大同府的時候,他幾乎已經放棄了爭奪天下的念頭,但是如今楊戕力挽狂瀾,不僅令士氣大為高漲,而且將他的領地擴大了將近兩倍,奪取天下,似乎已經成了指日可待之事。
兩城攻打下來。隨同楊戕征戰的兩萬玄甲軍已經不到五千人馬了,但是卻將敵方整整五萬人馬擊潰,實在是無法想象的戰果了。
但是楊戕仍然感到心中不快,他辛苦改造出來的兩百“殺人機器”,如今只剩下了不到五十人,其餘的都在攻城的時候戰死,無一活口。
所以,眼下楊戕最需要的,就是擴充他自己的人馬。
“庸王,如今正是休整養兵之際,我並無其他要求,只要你將這兩城的俘虜全部給我便是。”
楊戕找到了庸王,毫不客氣的說出了他的要求。
兩城的俘虜,總共將近兩萬之眾,庸王不知道楊戕要這些人如何,但是他知道楊戕自己並沒有爭奪天下的**,便故作大方道:“好。那兩萬的俘虜,就隨你處置好了。如今你立此奇功,周圍城池無不懾服,已經有人主動向我投誠,另外的那些更是膽戰心驚,為求自保。”
楊戕平靜地說道:“戰場形勢,實在變化莫測。眼下我們雖然小勝兩場,但是離勝券在握還相去甚遠。趙言德和桓齊兩人吃了這大虧,只怕會急於進攻我們。庸王,如今你應該想辦法如何應付他們即將到來打猛攻才是。”
庸王沉思片刻,點頭道:“不錯。以趙言德到脾性,他吃了這個大虧,只怕無論如何都忍不了的,看來離兵臨城下之時已經不遠了。目下我們佔據了兩城,擴充了兵源,人數已經達到了九萬之眾,但是要應付趙言德的大軍,仍然是力有未逮那。何況,還有幾萬人馬的新兵。”
楊戕聽出了庸王話中的意思,不以為意道:“如此說來,庸王你是後悔給我那兩萬的俘虜了?這兩萬人馬也並未多少戰鬥力,到時候我會將他們‘精簡’為五千人馬。這五千人馬,足夠你抵擋十萬朝廷大軍的。”
庸王不知道楊戕口中的精簡是什麼意思,但是眼下楊戕已經是他唯一的奇兵,他只能無條件的相信楊戕,否則,他無論如何也無法應付即將到來的朝廷大軍。
楊戕想了想,又道:“庸王,如今正是用人之際,也就顧不得那麼多了。你可以著人釋出告示,廣招良材,無論其出身,日後都按功論賞,這樣一來,起碼可以能多出點人馬。”
庸王擔憂道:“只是如此一來,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