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
公元705年,武則天退位,同年死。唐中宗李顯復位。
公元710年,中宗李顯被毒死。韋后被殺。唐睿宗李旦復位。
公元712年,唐玄宗即位,次年任姚崇為相。杜甫出生。
公元724年,唐玄宗皇后王氏被廢。
公元733年,李林甫入相。
公元737年,武惠妃死。
公元740年,楊玉環進宮。
公元752年,李林甫死,楊國忠任宰相。
公元755年,安祿山叛亂,顏杲卿、顏真卿發兵抵抗。
公元756年,馬嵬驛兵變。唐肅宗即位。
公元757年,張巡、許遠守睢陽;郭子儀等收復長安、洛陽。
公元761年,王維死。
公元762年,唐玄宗死。同年,唐肅宗死。李白死。
公元763年,安史之亂結束。
公元770年,詩人杜甫死。
。。
一 天寶驚變(1)
踏血而來的唐玄宗
自神龍元年(705年)正月女皇武則天退位、唐中宗再度稱帝,至先天二年(713年)七月唐玄宗誅滅太平公主勢力,整整有8年半的時間。這期間,皇帝換了4人,在位多則5年有餘,少則不足20天。不少人蠢蠢欲動,覬覦皇帝寶座,以致禍變再三,整個大明宮都在籠罩血腥當中。開元之後,武周以來的多次政變終於結束。從皇室庶子到太子監國,再由太子監國到登基稱帝,其間政治陰謀和喋血鬥爭不斷,成為玄宗登上政治舞臺的序幕,並對他之後處理國事的方式形成持久的影響力。
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冬意籠罩了唐帝國京師長安,蕭蕭落葉中,佛寺渾厚沉重的鐘聲在京城中迴盪。常年住在深宮的玄宗皇帝李隆基終於出城了。他帶著一刻也離不開身的貴妃楊玉環以及跟楊貴妃有關的諸楊,依照皇室慣例,前往華清宮(天寶六年以前稱溫泉宮,故址在今陝西西安臨潼縣南驪山上)避寒。
隊伍大張旗鼓,浩浩蕩蕩,吸引了眾多長安士民的視線,但這些目光中已經沒有了往日的尊敬與崇拜,更多的是厭惡和嘲諷。此時的玄宗,早已經不是當年意氣風發、處處果斷的臨淄王,也不是勵精圖治開創了“開元盛世”的皇帝了。人還是那個人,只是歲月如歌,在黑髮變華髮的過程中,“人君德消政易”,由此導致了宰相專權誤國,邊將包藏禍心。對唐帝國普通百姓來說,卻要默默承受明君變昏君所帶來的苦難後果。
那具有絕世美貌的貴妃,在人們眼中不再僅僅是一個絕世美人,還是紅顏禍水。她的叔父兄弟都因她而位列高官,封侯加爵,遠房堂兄楊國忠更是當上了宰相,權傾朝野;她的姐妹,都加封為“國夫人”,富比王侯。楊家人可以隨意出入皇宮禁院,無人敢過問,京師長吏都側目而視。所以當時天下有歌謠傳唱道:“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歡”,“男不封侯女作妃,君看女卻為門楣”。人們既羨慕楊家的顯赫權勢,又痛恨奸臣玩弄權柄所帶來的禍國殃民的災難。
玄宗卻沒有絲毫覺察。他此時已經是70歲的老翁了,但在鮮花美人的簇擁下,顯得格外容光煥發,這使他看上去年輕了不少。他的眼睛一刻都沒有離開過身邊的楊貴妃,哪裡還會留意到百姓目光中的深意!玄宗已經忘記了,他曾經在洛水之濱奮筆疾書了《賜諸州刺史以題座右》一詩,其中就有“視民當如子,愛人也如傷”的句子。愛民如子?或許以前他愛過他的子民吧,但現在,他只愛眼前的楊貴妃,以及跟楊貴妃相關的一切。
楊貴妃真是膚若凝脂,豔如天人,嬌媚不可形容。此時此刻,玄宗的一顆心彷彿已經飛到了華清宮中的溫泉,看到了華清池中“溫泉水滑洗凝脂”的一幕,沐浴中的楊貴妃雪膚玉肌,宛如婷婷出水的芙蓉。在玄宗看來,溫泉不但掩映著胴體的美麗,還象徵著愛情的熱力。
驪山除了溫泉吸引著玄宗外,還有梨園。梨園原是都城長安的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玄宗喜歡音樂歌舞,特意在梨園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皇家戲劇學校。並挑出300人,專門在梨園學習音樂,這些人號稱“梨園弟子”。後又有宮女數百名,均居於宜春北院,也被稱是梨園弟子,還專為她們配置了三十餘人的樂工隊伍。眾人絲竹音齊發,有一聲誤,玄宗必能覺而正之,跟三國時周瑜的“曲有誤,周郎顧”很相似。玄宗先後建有四大梨園。驪山繡嶺下的華清宮梨園不算最早,卻是最盛,僅“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