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2 / 4)

人——王皇后,武惠妃,梅妃,以及楊貴妃。這4個女人在玄宗身邊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按照三類人的劃分來看:王皇后參與了歷史,最終卻是為歷史潮流所左右的人;梅妃則是典型的女人命運,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之舟,最終死於安史之亂;武惠妃和楊貴妃則是屬於區域性改變了歷史的人。無論她們最初的動機如何,爭寵也好,愛情也罷,因為她們的丈夫是大唐天子,她們對丈夫的影響勢必將影響到國家的命運。

白居易的千古絕唱《長恨歌》,使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膾炙人口,流傳千古。受了藝術作品的影響,後人總以為玄宗是個對愛情十分專一的多情男子。其實,這個風流天子是個典型的好色之徒,不但朝秦暮楚,而且寡恩薄情。糟糠之妻王氏曾與玄宗風雨同舟,雖是患難夫妻,但還是落得個十分悲慘的下場。

王氏出身于山西望族,同州下邽人,梁冀州刺史神念之後。李隆基還是臨淄王的時候,王氏被納為臨淄王妃。當時李隆基一家並不顯赫,在武則天的高壓下,甚至時常有生命危險。王氏一進入李家的大門,便不由自主地捲入了政治的風浪之舟。

李隆基與父親一家一度被武則天幽禁,行動不得自由,經濟上也極為拮据。有一次,李隆基過生日,堂堂大唐藩王,竟然家境艱難,無以為賀。還是王氏的父親王仁皎脫下自己身上穿的衣服,去換了一斗面,做了一頓湯餅,才勉強為李隆基過了個寒酸的生日。

在李隆基當上皇帝之前,王氏很好地扮演了賢內助的身份。李隆基計劃剷除韋氏之時,特意把與太平公主商定的計劃告訴了王妃王氏。王氏不免為丈夫擔心,倘若事敗,不僅李隆基性命不保,閤家老小也會牽連受誅。但她深明大義,竭力贊成丈夫的大事,表示願與丈夫共生死。只是想到公公相王年邁,禁受不起這般折騰,便向丈夫提出,不要把這事告訴父王,萬一事敗,以免連累父王,再說假如父王不同意反致走漏訊息,壞了大事。李隆基深以為然。夫婦倆又對起事過程的一些環節反覆進行了謀劃討論。這就是《舊唐書》中記載所說:“上將起事,頗預密謀,贊成大業。”王氏超乎一般女人的堅強性格由此可見,李隆基對她的見識顯然是十分看重的。

李隆基在當藩王的時期,府中除了正妻王氏外,還納有不少美貌的姬妾,相比之下,姿色平常的王妃就不那麼受寵了。但王氏是結髮妻子,李隆基對她一直很是敬重。加上當時李隆基忙於經營政治,女人再如何美貌,在他心目中也都處在次要位置,所以王府中妻妾之間也都相安無事。

李隆基即位為玄宗後,共過患難的王妃王氏立即被冊立為皇后,王皇后的父親王仁皎進為太僕卿(屬於地位較高但並不重要的職位),兄長王守一擢為尚乘奉御。然而,這並非王皇后好運的開始。玄宗天性風流,生性好色,容貌普通的王皇后必然要面臨色衰愛弛的厄運。

即位初幾年,玄宗尚能尊崇皇后,以禮相待,對皇后的外家也頗能優待。皇后的兄長王守一是玄宗推翻太平公主及其黨羽時的密謀者之一,玄宗在未得勢時,便與他交往甚密,後特意將睿宗第七女薛國公主嫁給他為妻,結為至親,並封其為駙馬都尉。皇后的父親王仁皎,累遷至開府儀同三司、國公。不過,王氏家族從未得到任何重要的有權勢的官職。玄宗在任用外戚這方面一直非常小心翼翼(後來當他遇到了楊玉環後,便完全改變了)。甚至他對待自己的親弟兄也是如此,只讓他們擔任有名無實的榮譽性職務。新即位之初,玄宗顯然不希望任何人以任何方式來分享他的權力。但到了晚年,他對政務產生了極大的厭倦,反而願意將權力交給親信的人,比如李林甫和安祿山。

。。

一 糟糠之妻忘得快(2)

王仁皎病死後,玄宗准許特別優待,想按自己外祖父竇孝湛死時的喪葬規格,為岳父王仁皎修築高達五丈一尺的墳塋。大臣宋璟、蘇頲堅決不同意,勸諫說:“官居一品,墳只高一丈九尺,先朝開國元勳,墳高亦不過三丈許。從前竇太尉墳,已逾越禮制,怎可再蹈前轍?萬望陛下遵守朝廷成制,成全中宮美德。”(《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二》)玄宗這才作罷。

但是,婚後多年的王皇后一直沒有生育,隨著後宮妃嬪寵姬越來越多,她愈發受到玄宗的冷落。玄宗早年在潞州任職時曾納一名趙姓娼家女,長得妖冶迷人,能歌善舞,性格溫婉可人,頗得玄宗寵愛。玄宗即位後,冊立趙氏為趙麗妃。此外,後宮中還有皇甫德儀、劉才人、楊妃、錢妃等,經常有十分香豔的一幕:“帝每後宮春宴,使妃嬪各插豔花,親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