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部分(1 / 4)

小說:大唐盜帥 作者:插翅難飛

杜荷淡淡一笑,反問道:“華臣問一句,對於寺廟,朝廷可有明顯的管制?稅收又如何來算?”,“這……”,李世民說不出來,自古都是這樣,歷代皇帝對於虛無縹緲的神佛都抱有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幾乎沒有一個朝代是制度,從神佛的手上拿錢的。

杜荷道:“正是因為這種放任〖自〗由的寬鬆管制,才導致了和尚的奢靡**。有道是“飽暖生淫慾,飢寒起盜心”和尚不用納稅,手頭上有著無數百姓的香油錢huā不掉。這奢靡之氣,自然跟著產生。陛下…………今日的事件,並非錯在佛家,而是納言這類的假和尚,是他們打著佛家的幌子,來矇騙世人。臣以為,我們要做的不是滅佛,而是要滅掉那一群假和尚,偽和尚。”,李世民有些不岔,但也得不承認杜荷言之有理。

魏徵目光灼灼的望著杜荷道:“那以小杜大人的意見,應該怎麼處理這個問題……”,杜荷在來的路上,一直都在考慮這個問題,見魏徵詢問,笑吟吟的說道:“,魏大人豈不聞夏禹治水,堵不如疏?治標,還不如治本……”,!~!

..

第七章 疏比堵更毒

第七章 疏比堵更毒

堵不如疏?

治標,還不如治本?

這兩個詞在政治場上經常出現。

但此刻由杜荷說出卻讓人重視之餘,也無人知道他心中所想。

諸臣與杜荷共事已有一年,深刻的認識到杜荷在政治上的遠見,對於他的話也沒有任何的懷疑,洗耳恭聽。

其實論政治才能,年紀輕輕的杜荷與魏徵、房玄齡、杜如晦、褚遂良這類的名臣比起來相去甚遠,但他勝在擁有一千五百年的超前知識,在諸多理念上有著一千五百年中國歷史上千百位名臣累積的經驗心得。在一些同類的歷史事件上,自然有著最正確的看法。就比如關於佛教的事情,相信沒有一個人能夠了解日後佛教給大唐帶來的危害。

魏徵滅佛的建議確實很不錯,但他再厲害也是一個人,不是神,算不到事後的答案。

佛學如諸子百家一樣,固然有很多地方太過想當然,但也有可取之處,作為一種文化,並不是想要滅絕就滅絕的。治水,關靠堵,只能解決當前問題,並不能解決長遠。

李世民不知杜荷擁有超前的知識,只知他政治遠見,不亞其父,便說道:“那朕到要聽聽小杜愛卿是如何治本的……”

杜荷自信一笑道:“據臣所知,佛教在我長安內的街坊中有十二座,長安附近也有十餘座,加起來共計二十多座寺廟。陛下不覺得有些多了嗎?寺廟一多難免會出現參差不齊的情況。故而第一點,臣提議限制寺廟,規定城、鎮、縣、州里的寺廟數量,如縣一鎮二城三州四,將和尚聚集在一處,亦好方便管制。多餘的寺廟一律收歸朝廷。”

“臣複議!”最先開口的是蕭瑀,他固然恨極了納言這偽和尚,但對於向佛之心,卻始終猶在。納言的作為已經激怒了李世民,不付出一些代價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杜荷是如此的“通情達理”,並沒有將事情做絕。在他心中也認為寺廟,有個一座足夠了,沒有必要弄得遍地都是佛寺。

蕭瑀作為信佛一派的代表,他發話了其他人自然沒有意見。

魏徵並沒有開口,顯然只是這一點,還不足以說服他滅佛之心。

杜荷接著道:“此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都是大唐的,山川河流也是大唐的。可佛家卻有一個習慣,佔山為王。他們在山上建了一座寺廟,幾乎就意味著將這座山佔為己有,可以肆意的開採砍伐,挖地耕種。如此行徑,無疑在藐視國法,於理不容,此風不可長。”

李世民聞之也收斂了怒容,點頭含笑,他是皇帝,這幾句話是深得他心。

“還有據我所知,和尚有買田地耕種的習慣。這一點,臣堅決反對,和尚嘛,唸經拜佛就好了,種什麼田,耕什麼地?有這個時間耕地種田,不如多念幾卷佛經。若真閒得慌,想要種田,也行,如實納稅。都是爹孃生的,和尚憑什麼搞特殊,難道就憑頭頂上的幾道結疤?”

“言之有理!”褚遂良有些鬆口了,那莊重的臉上浮現了一抹笑意:“和尚禮佛唸經是他們的專職,他們插手耕種,沒有理由不繳納田稅。”

杜荷緩緩道:“還有佛家收取的是百姓供奉的血汗錢,是百姓的錢,那百姓就有權利知道這些錢的去脈。臣提議在所有寺廟設立善簿、帳簿,以供所有人隨時隨地的查閱。另外官府,每月可至寺廟詳查賬冊,若支出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