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2 / 4)

小說:菜根譚的智慧 作者:江暖

道作為我個人的快樂,為什麼我不可以使現在的君子做堯、舜一樣的君子呢?為什麼我不可以使現在的百姓成為堯、舜時代一樣的百姓呢?為什麼不可以憑我的努力使堯、舜盛世在今天再現呢?上天生育了人民,就是要使先知先覺者來使後知後覺者有所覺悟,而我,正是百姓中的先知先覺者,我就得用堯舜之道去使現在的百姓有所覺悟。我不去使他們覺悟,還有誰能擔此重任呢?在這時的伊尹看來,這普天之下的百姓中如果有一個人沒有沾上堯、舜之道的潤澤,便有如是自己把他們推入深淵一樣。於是,他要把匡救天下的重任擔挑在肩上。他主動來到湯的宮中,輔佐###夏桀,拯救百姓,成就了自己的功業。我是天下百姓中的先知先覺者,我有責任以自己的努力去匡正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這就是以天下為己任。

把握本質 卷舒自在

人生原是傀儡,只要把柄在手,一線不亂,卷舒自由,行止在我,一毫不受他人提掇,便超此場中矣。

傀儡:一種木頭作的假人,由真人躲在幕後用線來操縱其動作。

卷舒:伸縮

提掇:牽引上下

人生本來就像演一場木偶戲,只要你能把控制木偶活動的線掌握好,那麼你的一生就會進退自如去留隨便,絲毫不受他人或外物的操縱,能做到這些你就可以超然置身於煩囂的塵世之外。

老子認為:“天下一切生命都有自己的源頭,這個源頭就是一切生命的根基,一旦掌握了萬事萬物的根基——母,就能認識世間的萬事萬物——子,即使已經認識了萬物,已經把握了一切生命,還必須堅守著生命的根基——“道”。這樣,人生就不會成為事物的傀儡,也就不會受他人提掇。“道”者,“超出此場中”也。

txt小說上傳分享

慈悲之心 生生之機

“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古人此點念頭,是吾一點生生之機,列此即所謂土木形骸而已。

生生之機:生生是繁衍不絕,機是契機,《易經·繫辭》中有“生生之謂易”,這就是世人常說“生生不息”的由來。生生之機是指使萬物生長的意念。

土木形骸:土木是指泥土和樹木等只有軀殼而無靈魂的礦植物,形骸是指人的軀體。《淮南子·泰族訓》中有:“豈獨形骸有喑聾哉?”

為了不讓老鼠餓死,就經常留一點剩飯給它們吃;為了可憐飛蛾不至被燒死,夜晚只好不點燈火,古人的這種慈悲心腸,就是我們人類繁衍不息的生機。假如人類沒有這一點點相生不絕的生機,那麼人就變成了一具沒有靈魂的軀殼,這樣也不過和泥土和樹木相同罷了。

有一次,齊宣王問孟子:“像我這樣的人,能使百姓生活安定嗎?”孟子很肯定地說:“當然能夠。”宣王又問:“憑什麼知道我能夠呢?”孟子說:“聽說你不忍心將一頭在你面前發抖的牛屠宰了祭祀,憑這樣的好心就可以使百姓生活安定。”宣王說:“可是我用一隻羊代替了那頭牛,老百姓還以此說我吝嗇呢。而且,我為什麼這樣做,以及這樣做與王道有什麼關係,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孟子說:“百姓說你吝嗇,這也並不奇怪,畢竟牛大羊小,你是用小的代替了大的。老百姓這樣誤解你,也沒什麼關係。王這種不忍看牛被殺的心,正是能使百姓生活安定的仁愛之心。為什麼這樣說呢?道理就在於,王親眼看見了那頭牛,而沒看見那隻羊。王的仁愛之心怎麼會自己看不見呢?假定現在有個人向王報告:‘我有舉起三千斤的膂力,卻拿不動一根羽毛,我的目力可以把秋天飛鳥的細毛看得分明,但一車擺在我面前的柴草卻看不見。’王肯相信這樣的話嗎?”宣王說:“當然不會相信。”孟子接著說:“如今王的好心好意足以使動物沾光,卻不能使百姓得到好處,這難道與前面那個人有什麼不同嗎?”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心神修養 臨變不亂

忙處不亂性,要閒處心神養得清;死時不動心,鬚生時事物看得破。

不亂性:指本性不亂。《大學》中有:“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

不動心:指鎮定、不慌亂、不畏懼。據《孟子·公孫丑》篇:“我四十不動心。注:‘言四十強而仕,我志氣已定,不妄動心有所畏也。’”

要想在事務紛忙時也能保持冷靜態度而本性不亂,必須在平時修身養性培養清晰敏捷的頭腦;面對死亡從容鎮靜,必須在平日對人生與社會有透徹的領悟。

人對人生不是沒有徹悟,也不是沒有看破,古往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