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在整個產品週期中,批發價格一般都保持不變,只有在對現有產品有改進的新產品上市時的2~3個季度末才會有所降低。
行業/競爭分析
1986年,美國有2 000萬高爾夫球手活躍在13 353個高爾夫球場上,1998年是2 600萬球手、16 365個場地(其中70%都對外開放)。每年預計可以增加200萬個球手和300~400個新場地(1998年開放的448個場地中,54%的是九個洞的場地)。增加人數最多的是那些每年打8~24輪的球手,從540萬增加到840萬,增長率為56%。同時高爾夫愛好者從560萬減少到540萬,偶爾玩玩的球手數量穩定在1 000萬。
一些高爾夫行業分析師爭辯過新進入者增長幅度的問題。在1988—1998年之間,高爾夫運動每年吸引了150萬~300萬的初學者,但他們中的大多數都退出了,就如美國國家高爾夫基金會說過的:“這個行業無法提供一種能刺激更多的球手繼續參與這項運動或是激發普通球手更頻繁地參與這項運動的體驗。”其中的理由可能是這項運動要花的時間(18個洞的高爾夫要四個小時才能打完)、場地難以租到(很難預訂到想要的開球時間)和運動成本的增加(1996年後每輪平均成本每年上升5%)。
卡拉威高爾夫公司:打造顧客意想不到的產品(8)
在1986—1998年之間,高爾夫運動在場地收費、裝置和產品上的花費從78億增加到了150億美元。1998年,球手們花22億美元在球杆上、50億在商品上,其餘的都在場地費用上——大約佔到總費用的50%。美國一個普通球手在與高爾夫相關購買上的平均花費是1 152美元,高爾夫愛好者的花費則是這個數字的兩倍多,其他的球手則要少些。
雖然世界範圍內對高爾夫運動感興趣的的人越來越多,但高階裝置的市場卻在萎縮。1998年的美國市場需求降低了,亞洲經濟危機也給世界範圍內的銷售額帶來了負面影響。另外一個原因是市場已經達到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