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2 / 4)

古人早婚,女孩子十六七歲就要出嫁了。韋應物的長女嫁給一個姓楊的人家,姓楊的人家派人來接新娘子,然後坐上船走了。韋應物當時在安徽的滁州做刺史,來接親的船先從滁河進入長江,再向上游上溯,長女就嫁到她的夫家去了。韋應物在送別大女兒時寫下了這首詩,所以叫《送楊氏女》。

《送楊氏女》這首詩是被清朝人選進《唐詩三百首》中去的,我們知道,選進《唐詩三百首》裡的詩都是名篇,都是很好的詩,但是這首詩到了現代,有些年輕的讀者朋友不太喜歡它。我在南京大學碰到過這樣的同學,他們說這首詩寫得不怎麼好,他們覺得這首詩平淡無味,不是特別精警,為什麼會選在《唐詩三百首》裡呢?我就說,你們還沒有到那個年齡,你們現在太年輕,要等到年紀稍大一點,你們再來讀它,味道就完全不一樣了。為什麼?我們來看一看它的具體內容。韋應物的這首詩是送別女兒的,所以他首先回憶了他的妻子,就是這個女兒的母親逝世以後的情況。他說你們這幾個孩子啊,從小就沒有了母親,是我獨自把你們撫養長大的,我非常疼愛你們。因為沒有母親了,父愛和母愛合併在一起,由韋應物一個人來承擔,來傾注了。然後他又說,由於你們從小沒有母親,本來應該由母親來承擔的對你們進行的教育就有所欠缺。古代的女孩子有一些閨房裡面的規矩,婦女應該怎麼舉動,要遵守什麼道德,這本來應該由母親來教導的,但是你們的母親死得早,由我這個父親來進行這方面的教導,就不免有所欠缺,所以是“自小缺內訓”,就是家庭內部的,閨房裡的教導做得不夠。這樣一來,韋應物就擔憂起來了,他擔憂女兒嫁到夫家以後,怎麼能跟公公、婆婆處好關係呢?他說我非常擔心,因為女性的行為規範應該由你的母親來教導的,現在你沒有得到很好的教導,所以我怕你嫁到夫家後處不好關係。在這首詩的最後,韋應物說:現在我與你分手了,將來再要見到你,不知道是何年何月?因為古代交通不便,女孩子出嫁以後,一般也很少有回孃家的機會,所以韋應物送別女兒,心裡非常悲痛。

那麼,有些年輕的讀者朋友對這首詩不太滿意,主要是在什麼地方呢?主要在於這首詩的中間部分,這首詩的中間有好幾句話是韋應物對女兒的諄諄囑咐,就是你現在要出嫁到夫家去了,我告訴你應該怎樣怎樣,說了一些教導她的話,最主要的就是這四句詩,先看前面兩句:“貧儉誠所尚,資從豈待周。”就是過貧儉的生活,本來是我們所崇尚的,我們不追求富貴。“資從”就是嫁妝,你對嫁妝也不要有太高的要求,我們家本是一個清寒的家庭,給你準備一些嫁妝就算了,不必追求完備。下面兩句更重要:“孝恭遵婦道,容止順其猷。”你到了夫家以後,一定要孝順老人,要恭恭敬敬地對待老人,要遵守婦女應該有的道德。“容止”就是容貌和舉止,你的表情,你的舉止,一言一行,都要遵守夫家的規矩。“猷”就是法則,規矩。這幾句話,現在的年輕朋友也許會覺得,是不是思想比較陳舊啊?觀念比較落後啊?是不是說的都是一些簡單的道理,沒有什麼高深的意思在裡面?是的,是沒有什麼高深的意思在裡面,尤其是在當時,在唐代,像韋應物這樣的家庭,書香門第,一個女孩子即使從小沒有母親,她對於要孝順老人,要崇尚貧儉,對這些規矩不會不懂的,她肯定知道。那麼韋應物為什麼還要在女兒出嫁的時候寫一首詩諄諄囑咐,還要來教導一番呢?這是父愛使然,因為父親最關心女兒,他在離別的時候一定會說這番話。我想,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當我們離開父母出外讀書、出外工作的時候,有哪一個父母不會對我們做一番諄諄囑咐?他們肯定會反覆交代,說了一遍又一遍。也許我們在當時聽到這些話的時候,會覺得父母的話並沒有什麼高深的道理,他們說的道理太簡單了,或者觀念還有點陳舊,而且嘮裡嘮叨,語無倫次。對於這樣的話,我們也許會有點不耐煩,覺得父母何必這樣嘮叨呢?但是,到了將來,等到過去一段時間以後,你再來回首,再來回味那一番話,你就會有完全不同的感覺。

第七講 天倫之情(6)

我舉一個例子,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朱自清的《背影》是現代散文中的名篇,大家都知道,《背影》是寫他對父親的惦念。文章裡有一個細節,朱自清在南京坐火車到北京來,他的父親把他送到車站,給他買了一些桔子,然後父親就對他交代一番。交代他什麼呢?路上要小心,在火車上夜裡要警醒一些,不要受涼,到了北京趕快來信,就是這些話。朱自清在《背影》中說,他當時聽了這些話,覺得不耐煩,覺得父親說話不漂亮,還有點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