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也都是很陳舊的,難道我這麼大了還不懂得嗎?路上要小心,不要受涼,我都知道,你幹嗎還要跟我說?若干年以後,朱自清說:“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瞭!”朱自清懺悔說,當時自己真是聰明過頭了!朱自清為什麼會覺得後悔呢?他覺得當時沒有好好地領會父親一番叮囑中所包含的那份珍重的情意,那是非常可貴的,自己卻把它看輕了,當時竟然覺得不耐煩了。我覺得,很多朋友都有過像朱自清一樣的經歷,一樣的感受。俗話說,當家方知柴米貴,養兒方知父母恩。當你初次離開你的父母,父母為你送別的時候,當他們對你進行一番叮囑的時候,你也許會覺得太嘮叨,太囉嗦,話說了一遍又一遍,又沒有什麼特別高深的道理,何必這樣囉嗦呢?你會覺得不耐煩。但是一旦你自己當了父母,你自己來送別你的兒女,到外地去讀書,到外地去工作的時候,你肯定也要對他們嘮叨一番,你同樣會說些很簡單的道理,而且顛三倒四地說上很多遍。我們承認這些話裡沒有什麼高深的道理,就像韋應物在這首詩中所寫的,他對他的女兒的那些交代,也沒有什麼高深的道理。你說在倫理學上面,在道德學上面,韋應物說了什麼特別高深的道理嗎?詩中有什麼警句嗎?沒有,都是一般的話,都是再平常不過的道理,也是再普通不過的語言。但是,恰恰是這些語言,它裡面凝聚的是父愛和母愛,所以不但值得我們非常細心地聆聽,而且應該讓那些話在心中留下永遠難忘的溫馨回憶,因為那不是別的,那就是父愛和母愛。
所以我覺得像韋應物的這首《送楊氏女》,當讀者朋友還很年輕的時候,你不要輕易地急著下判斷,說這首詩寫得不好,沒有什麼高深的意思,藝術水準也不高。你稍微等一等,等到你自己當了父母以後,你再回過頭來讀,我想你可能會有朱自清寫《背影》時候的那種感受。父愛和母愛畢竟是人際間最可珍貴的一種感情,這在韋應物的詩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現。所以,這首《送楊氏女》選在《唐詩三百首》裡,是完全合格的。即使到了今天,我們也不應該因為詩中有一些封建的意識,就輕易地把它否定掉。即使在今天,這首詩依然能讓我們感動,它依然能提醒我們,父母對我們的千叮萬囑其實就是千萬重的關愛,讓我們珍惜這種可貴的關愛吧!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八講 民生疾苦(1)
“民生疾苦”就是民間的疾苦,就是老百姓生活中的種種辛痠痛苦。在中國古代,在傳統思想中占主導地位的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就是要推行仁政。所謂仁政,就是仁愛的政治,就是在治理國家的整個運作過程中,要以仁愛之心作為基本的出發點,以仁愛的精神作為治國方針的立足之本。這種思想在孔子和孟子的言論中表達得非常充分。儒家的仁政思想當然具有十分豐富的內容,我現在想談的是其中最主要的兩點。第一,儒家主張讓人民保持基本的生活水準。那麼什麼是當時的最低生活線呢?孟子說,“仰足以事父母”,就是對上,也就是對長輩來說,要能夠贍養父母。“俯足以畜妻子”,“畜”是撫養的意思,對下呢,要能夠養活妻子跟兒女。孟子還說,“樂歲終身飽”,就是碰上好年景,一年到頭都能夠吃飽。“凶年免於死亡”,碰到災荒的年份,也不至於餓死。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這就是儒家所制訂的人民最低生活線。第二,儒家旗幟鮮明地、強烈地反對貧富不均,他們認為一個社會的貧富差距不能太大。儒家是承認差別的,儒家認為現實社會中不可能人人平等,客觀上總會有差距,但是他們反對貧富懸殊。孟子非常憤怒地譴責這樣的社會現象:“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殍。”這四句話是什麼意思?就是富貴人家廚房裡有多餘的肉,馬棚裡膘肥馬壯,但是老百姓餓得面黃肌瘦,有的窮人甚至餓死,屍體隨便拋在野外。孟子譴責這種現象,他譴責造成這種現象的統治者:“此率獸而食人也。”這等於是領著一群野獸在吃人啊!古代人不懂得什麼叫基尼係數,我們現在說基尼係數達到或,就向社會敲響警鐘了。超過,社會就危險了,因為貧富不均必然會引起社會動盪。儒家不知道什麼基尼係數,但是儒家知道貧富不能懸殊。所以孔子說“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句話的準確文字應該是“不患貧而患不均”。就是一個社會窮一點倒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貧富不均。上面的兩點精神,當然不是儒家的仁政思想的全部內容,但是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核心內容。
儒家的這種精神,唐代的詩人都是信奉的,尤其是杜甫。杜甫是唐代詩人中最誠篤地信奉儒家思想的,他本人就是唐代的一位大儒。整個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