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背景下所產生的一種情感寄託。斷牆殘壁記錄著朝代的興亡,秦磚漢瓦訴說著歷史的滄桑,我們來到這種地方,會產生一種歷史的滄桑感,從而引起對我們的悠久歷史的深情緬懷,即使它會帶來一些傷感,但依然是非常美好的審美享受。為什麼我們現在還要讀唐人的懷古詩,我想理由就在這裡。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六講 美麗情歌(1)
古往今來,愛情一直是文人墨客歌詠的永恆主題。唐朝的詩人也以他們的獨特方式來吟詠愛情,如今人們還津津樂道的“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成語,就是出自唐詩;人們用來形容心心相印的“心有靈犀一點通”的經典詩句,也是出自唐詩;人們表達刻骨相思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也是出自唐詩。那麼唐代的詩歌裡究竟體現出怎樣的愛情觀呢?我們現代人又如何從唐詩的愛情主題裡去領會愛情的價值呢?
要講唐朝的愛情詩,我想先從唐朝人關於愛情和婚姻的一些觀念講起,就是先來看看唐朝人是怎樣理解愛情的。
中國的古人說起媒人時,有兩個傳統的名稱,一個叫“冰人”,另一個叫“月老”,就是“月下老人”的簡稱。但是我們現在只說“月老”這個詞了,“冰人”的名稱好像已經很少用了。這是為什麼呢?“冰人”的名稱產生在晉朝,有一個叫令狐策的人,一天夢見自己站在冰上,跟一個在冰底下的人對話。他感到很奇怪,這個夢是什麼意思啊?他就去向索請教。索是一個善於詳夢的人,索就說,“冰上為陽,冰下為陰”,你站在冰上跟冰下的人對話,這是勾通陰陽的事,你一定要為人做媒了。後來令狐策果然替人做成了一次媒。按理說“冰人”這個詞產生很早,而且是做媒成功的故事,可是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它了。其實即使在古代,也主要是文人墨客才用這個詞,民間是很少用的。民間用得最多的是“月下老人”。即使到了現代,“月老”這個名稱還是家喻戶曉的。“月下老人”的名稱產生在唐代,它體現了唐朝人對愛情與婚姻的態度。
“月下老人”的故事發生在一千兩百年以前,它的年代是很準確的,就是公元807年,它的地點在現在河南省的商丘市,當時不叫商丘,叫做宋城。
有一個青年書生叫韋固,出生在官宦人家,書香門第,但是他父母雙亡,只有孤零零的一個人,所以急著要成婚,因為古人要傳宗接代的嘛。但是韋固的婚姻高不成低不就,總是不成功。他到了婚配的年紀了,卻老是娶不到妻子。一次有人跟他說:有一個姓潘的朋友,做著“司馬”的官,潘司馬家有個女兒跟你蠻般配的,請人給你介紹介紹吧。韋固一聽很高興,他問那我們約在什麼地方見面呢?古代的男女雙方在婚前是不見面的,新郎要在婚禮上揭開紅蓋頭才能見到新娘。韋固不是說要跟女方見面,是問跟那個介紹人見面的事。雙方就約定在宋城,宋城城邊上有一座廟,到某月某日這天的天亮時分到廟門口見面,再具體地商談這樁婚事。韋固很高興,到了這一天,他一大早的就趕去了,他性急嘛,他的婚事老是高不成低不就,所以天不亮就跑去了。韋固跑到廟門口,月亮還掛在天上。在月光下面,有一個白髮老人,坐在廟門前的臺階上,正在那裡翻一本書,身旁放著一個布口袋。韋固一看,跟他約好的人沒來,只有一個老頭,他就湊上去看看,老頭在月光下面看什麼書啊?韋固的學問很好,讀了很多書,他還學了外語,唐朝最主要的外語不是英語、法語,是梵文,印度的文字,跟佛教一起傳進來的,韋固也懂梵文。他湊過去一看,那本書上的字一個都不認識。這就怪了,我讀了那麼多書,梵文我也認識,怎麼這本書上的字我一個也不認識?他就問那個老人,你讀的是什麼書,我怎麼一個字都不認識啊?老人說,這又不是你們陽間的書,是陰間的書,你怎麼會認識呢?韋固一聽是陰間的書,就好奇地問,那麼你這本書上記的是什麼內容?老人說這本書是記天下婚姻之事的,就是天下某個男人跟某個女人將來要結成夫妻,都記在這本書上。韋固又問,你身邊的那個布口袋裡放的是什麼東西呢?老人說布口袋裡放著一根紅繩子,凡是某個男人跟某個女人有緣的話,我就拿這根紅繩子一頭系在這個男人腳上,另外一頭系在那個女人的腳上,只要我這根紅繩子一系好,哪怕他們兩個人的地位是一貴一賤,一個家裡地位很高,有人做大官,另一個只是普通老百姓;或者是一貧一富,一個很有錢,一個很窮;哪怕兩個家庭原來有仇,雙方的父母是冤家對頭;哪怕他們兩個人分在天南海北,只要他們的腳上繫上我的紅繩子,兩個人就再也逃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