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敵人追擊,在馬回嶺車站以北構築簡易阻擊陣地,由七十三團派一個營斷後。
經過周密部署以後,聶榮臻、周士第、孫一中分頭行動,夜以繼日地工作。
聶榮臻幾乎兩三天沒有閤眼。
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在馬回嶺的兩三天裡,工作是很緊張的。
進一步擴大了起義的傳達範圍,多次進行個別或集體談話,動員做好起義準備。”
8月1日凌晨,南昌響起了起義槍聲,到當天黎明時分,約兩萬多起義軍,經激烈戰鬥消滅了南昌城內的國民黨軍三千多人。
8月1日早晨,七十五團3個營由黃老門步行出發,於中午到達馬回嶺。
恰在這時,南昌一列火車來到馬回嶺車站,聶榮臻喜出望外,他下令部隊按預定計劃採取行動。
起義部隊正在登車,還沒有登完,由九江方向來了一列火車。
隔著一座鐵路橋,聶榮臻清楚地看到,車廂裡走出來的是張發奎。
他站在車廂門口大聲喝問:“你們幹什麼,要停止行動!”聶榮臻立刻意識到,南昌正在行動,不能讓張發奎過去,也不能讓他跟第二十五師的起義官兵多糾纏。
於是,命令跟在他身邊的李排長喊話,要張發奎的列車立即往回開,不開,就向空中鳴槍。
李排長大聲喊話:“你們的列車必須立即往回開,否則我們要採取行動!”張發奎還想糾纏,說:“回廣東,要有軍事委員會的命令,不能擅自行動。”
“要回廣東,我們一起回。”
等等。
聶榮臻果斷命令,“放!”李排長的一排人,隨即一個齊射。
清脆的槍聲,劃破了緊張對峙的空氣。
雖然子彈是向空中飛的,但張發奎已嚇得魂不附體,立刻跳車,往北落荒而逃。
事後知道,李漢魂等也在那列火車上,同樣跳車逃跑了。
張發奎的衛隊營當即被繳械。
趙義部隊繼續登車,來到德安車站,再往南,鐵路遭破壞,只得棄車步行。
這時,張發奎派了個參謀,拿著張的親筆信來見聶榮臻。
張發奎在信中要求將他丟在車上的望遠鏡還給他。
聶榮臻考慮到,中央原來仍有聯合張發奎打回廣東去的想法,關係還沒有完全破裂,所以把望遠鏡連同衛隊營中不願意參加起義的人,都還給了張發奎。
德安到南昌七十多公里。
聶榮臻一心想盡快趕到南昌,起義部隊也人人熱情很高,他們急行軍十多個小時,8月2日黎明時分到了南昌。
聶榮臻又渴又累,在南昌城邊買了個大西瓜,一口氣吃掉了一多半。
第二節在南昌起義中(4)
然後進城,聶榮臻在一所學校裡找到了周恩來。
周恩來聽說,把第二十五師基本上拉出來了,非常高興,連聲誇獎:想不到,想不到,你們幹得好!聶榮臻得知南昌城裡起義軍取得的輝煌勝利,看到滿街標語,人們喜氣洋洋,一派革命生機,也感到特別高興。
前敵委員會決定,把聶榮臻拉出來的部隊,補充了八百多名青年學生,編成3個團,仍稱第二十五師,由周士第任師長,總人數約五千人,成為起義軍的主力之一。
第二十五師和葉挺兼任師長的第二十四師,加上蔡廷鍇為師長的第十師編為第十一軍,葉挺為軍長,聶榮臻為黨代表。
8月3日,起義軍開始南征。
8月的暑天,南昌地區氣候悶熱異常,起義軍一路上疲憊不堪,沿途疫病和自動離隊的人數不少,大炮等重灌備全部拋棄,許多武器彈藥也丟掉了。
8月7日到達臨川時,起義軍已由出發時的2�3萬人減為不足1�5萬人,實力損失了1/2以上。
8月下旬,壬田、會昌兩戰,起義軍打垮了敵人,但殲敵不多,自己損失不小。
9月19日,起義軍佔領廣東大埔縣三河壩,第一次分兵,以第二十五師和第九軍的一部,留守三河壩。
9月24日,起義軍佔領潮汕,第二次分兵,留第二十軍第三師守潮州。
主力分散,兵家之忌,尤其處於劣勢的軍隊,更是如此。
剩下不足六千人的起義軍,繼續向東江地區進軍,在湯坑與約1�5萬敵軍激戰,殲敵三千多,打退了敵人,自己也損失兩千多人,已無力再戰,只得向潮汕撤退。
葉挺、聶榮臻率第二十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