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她出了院,我就精心伺候她坐月子,給兒媳準備的烏雞熬得雞湯,她嫌湯不鹹,成心不讓她吃。可是人家醫生不讓吃得太鹹了呀。給做的排骨她嫌燉得不爛,雞蛋煮老了,反正是那個難伺候,沒一頓做到她心眼去的,我也生氣了,我說:‘你到底想吃什麼樣的飯,都做不到你心眼裡去!’結果她就坐在床上哇哇大哭,說我嫌棄她生了個女兒,不明說,在飯菜裡使壞心眼,足足哭了半天。我連忙勸,怎麼勸也止不住。怕她在月子裡哭壞了身子,就給上班的兒子打了個電話,兒子回來後也暗暗抱怨我不該在月子裡惹她。我這倒裡外不是人了!唉,連兒子都這樣了,你說我這媽當得委屈不委屈?
“第二天,親家母就去了,原先關係還算不錯,鄰村的都認識,她則去就說我的不是,說在月子裡這樣虐待她閨女,以後我不得好死。我當時就說不出話來,你說親家母說的這是什麼話,不分青紅皂白就這樣一頓,你說誰能受得了?氣得我捲起包袱就回來了。”
解 語 婆 婆
從蔣婆婆的敘述來說,蔣婆婆因為為兒媳付出太多,特別是為兒媳找工作調去城市,而導致希望兒媳能夠更多地回報自己,但兒媳卻沒有達到婆婆的期望值,導致婆婆心理失衡。尤其是蔣婆婆看到兒媳在傢什麼也不做,總是調遣丈夫和婆婆伺候,這就讓蔣婆婆甚為不滿。因此,在婆婆跟兒媳相處的過程中,一定要降低期望值,人對某事物的期望值決定著人的情緒感受,期望值越高,心理衝突就越大。心理學上用“情緒指數”來衡量人的情緒,其公式為:情緒指數=期望實現值/內心期望值。這一公式告訴我們,在期望實現值不變的情況下,內心期望值越高,情緒期望值就越低,人就會體驗到較多的消極情緒;反之,內心期望值低,情緒指數就高,人就能體驗到較多的積極情緒。因此,對兒媳期望值不要太高,這樣可以少一些失望,多一些欣慰。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婆媳之間無法溝通(4)
其實,在家庭生活中,有些時候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是因為大家都是站在各自的角度來看問題的。要想維護家庭和諧,不能只強調自己的道理,也許蔣婆婆該看看是否兒媳的工作壓力大,任務重,在家需要休息?因此,在婆媳相處的過程中,不妨多采取換位思考的戰術來調整婆媳關係。像蔣婆婆一樣,很多婆婆都抱怨自己的兒媳不近人情,不會關心、體貼婆婆,而從不站在兒媳的角度來公正、客觀地看待這一問題,最後讓自己對兒媳一直抱有成見或敵視。其實,兒媳也是正常人,也有這樣、那樣的缺點,特別是生活在這個時代,跟兒子一樣去面對生活和交際、工作的壓力、生活的煩惱等,有很多苦衷難以排解的時候,也會偶爾發點小脾氣教訓人。因此,作為婆婆,都要站在兒媳的角度來細加衡量,要以平常心來看待兒媳、理解兒媳,多想想如果我是兒媳,我會怎樣想、怎樣做?如果婆婆能站在兒媳的角度多為兒媳考慮,就會對兒媳多一些理解和體諒,就能拋棄自己固有的偏見,與兒媳更好地相處。
另外,即使真的是兒媳無理,作為婆婆一定要有“得理也讓人”的心態來對待對方,千萬不要“得理不饒人”。得理也讓人,這是迅速有效地去改變另一個人的想法與行為的唯一手段。因為畢竟婆婆是弱勢,尤其是像蔣婆婆這樣的情況,更是不好“得罪”兒媳,畢竟將來老了要靠兒子養,而兒子的家是兒媳當的。所以,當兒媳出現什麼問題,即使要批評兒媳,也應該考慮採取對方容易接受的方式。
有個單位的負責人有一次經過工廠他管轄的區域,當時正是午休時間,他看見幾個人正在抽菸,然而在他們頭頂上掛有一塊“嚴禁吸菸”的大招牌,這位負責人並沒有直接批評他們,而是走上前去友好地遞給他們幾根好雪茄,說:“諸位,如果你們能到外面去抽掉這些雪茄,那我真是感激不盡了。”吸菸的人們立即意識到自己違犯了一項規定,於是便把菸頭掐滅。同時對這位負責人更是產生了好感和尊敬之情。
負責人沒有簡單地斥責他們,而是使用了充滿人情味的方式,使別人樂於接受他的批評。這樣的人,誰不樂於和他共事呢?負責人的這種方式,不像有些人在批評他人時,無情地剝掉他人的面子,傷害他人的自尊心,這樣很容易抹殺掉與他人之間原有的也許是深厚的感情。其結果往往是,失去了朋友,得不償失。所以說“得理也讓人”,不失為一種成功的處世方式。
在家庭中婆婆是長者,有豐富的生活經驗,當然這種經驗是從生活中多次失敗而獲得的,所以對兒媳在生活中出現的失誤,要採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