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不可能取得好的結果。所以,到底應該怎麼改,不但是國家與政府需要考慮的問題,也是在坐的各位需要考慮的問題。”
學生代表都沒動筷子,全神貫注聽王元慶的講解。
“大家都別客氣,邊吃邊聊。”王元慶揮了揮手,氣氨稍微鬆緩一點。吃了幾口菜,王元慶才說道:“粱啟超先生說過,少年強、則中華強,少年智、則中華智,少年進步、則中華進步。這句話,用在什麼時代都不過時。開國元勳說過,你們是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要不了多久,你們就將成為國家的棟樑、成為國家的骨幹。我與各位一樣,讀過大學,曾經是大學生。三十年後,你們也將像我一樣,邁入老年。到時候,再來看現在的改革,我相信絕大部分同學都會相信,只有改革,而且是人人積極參與、人人主動貢獻,才能使國家與民族更加強大。”
說到這,氣氛已經活躍起來。
在所有社會群體中,大學生是最特殊、最積極進取、最能接受新事物的群體,也就最支援改革行動。
作為民族的希望,大學生不但是改革的積極推動者,更是積極參與者。
王元慶開啟心扉,亮明主題,給受邀前來的大學生代表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話題,也為這次特殊的宴會增添了幾份活躍氣氛。
卷八 百年積怨 第154章 大時代
等焦魃山帶人收拾好書房,王元慶與幾十名學生代表轉移了“戰場”。
談改革的時候,王元慶發現了一個之前沒有發現,也沒有引起重視的問題:幾乎所有大學生都認為,只要政府積極推動,改革就能取得成功,忽視了民眾參與改革行動的主觀能動性,把改革當成了政府工作,而不是關係到國家與民族未來、需要全民參與全民行動的社會工作。
這個問題絕對不可小看,沒有民眾的積極參與,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讓王元慶略感欣慰的是,大學生不但關心國內改革,還關心國際局勢。話題展開,大學生對共和國的對外政策與共和國在國際社會中承擔的責任與義務表現出了濃厚興趣。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顯著的進步。大學生關心國際局勢,表明大學生重視祖國的國際形象,也重視國家的對外行動。
“元首,能談談與日本戰爭有關的話題嗎?”
“日本戰爭?”王元慶朝提出問題的大學生看了過去。讓他稍微有點驚訝的是,提問的是一名女大學生。
女大學生點了點頭,說道:“我是外交學院的碩士研究生韶韻琪,主攻國際關係學。日本戰爭結束後,美歐等西方國家大力支援日本戰後重建,積極為日本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我國是否應該在相關問題上採取更加積極主動的行動,比如為日本提供必要的人道主義救援物資,幫助日本進行戰後重建工作?”
王元慶笑了笑,這個女大學生還真有點外交家的樣子,問題都這麼尖銳。
其他大學生投來了好奇的目光,似乎也想知道問題的答案。
“首先我得糾正韶韻琪同學的一個錯誤觀點,那就是日本戰爭並未結束,簽署停戰條約之前,日本與我國仍然處於戰爭狀態,我們出於人道主義原則,按照在‘五加九會議’上做出的承諾實現有條件全面停火。毋庸置疑,如果日本蓄意破壞戰爭局勢,我們的承諾將自動作廢,戰火將再次點燃。”
“元首,你的意思是不是……”
王元慶壓了壓手,說道:“韶韻琪同學,我先回答你的第一個問題,如果你還有別的問題,等下可以提出來。為日本提供援助,不是不可以的事情,也不是不應該的事情,關鍵不在我們,而在日本。”
韶韻琪沒再多問,擺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
“做出正式回答之前,我希望各位同學首先搞清楚一件事情:如果輸掉戰爭的不是日本,而是我們,結果會如何?”王元慶看了眼幾十名聚精會神的大學生,說道,“雖然歷史不可假設,但是我們必須用辯證的目光看待歷史。戰爭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很多時候卻是我們不得不選擇的辦法。日本進行秘密核試驗之後,我們花了數年時間與日本交涉,希望日本遵守‘無核三原則’、放棄核武器。為此我們做出了很多讓步,比如承諾為日本提供建造聚變核電站,幫助日本解決能源問題,確保日本的國家安全等等。我們的努力最終換來的不是和平,而是戰爭,為什麼?事實證明,日本亡我之心不死,不管是發展核武器還是一意孤行的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日本的最終目的不是與我們和平共處,共同分享發展帶來的好處,而是妄圖獨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