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部分(3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的國防經費接近100億美元。算上研製、設計,以及與軍事衛星有關的各項基礎投入,共和國每年為軍事衛星投入的費用在850億元以上,美國每年花在軍事衛星上的費用也在250億美元左右。

如此龐大的花費,僅僅是個開始。

如果按照空運力量的標準發展太空投送力量,其成本更加難以估量。

在此情況下,運載火箭肯定無法承擔重任,只有能夠反覆使用的太空梭才能成為合格的太空運送力量。也許很多人認為太空梭可以反覆使用,投送成本肯定比運載火箭低得多,實際則不然。美國是唯一有太空梭使用經驗的國家,2010年之後,放棄了所有太空梭,轉而發展巨型運載火箭。在美國的“重返月球”計劃中,用來向月球運送貨物的就不是太空梭,而是近地軌道運載能力超過100噸的“戰神”運載火箭。按照美國航天局制訂的計劃,可以用“戰神”直接向月球運送登月艙。在未來登陸火星的行動中,則由“戰神“在近地軌道上組建中轉站,再向火星出發。由此可見,在精於計算的美國人眼裡,太空梭不是理想的運載工具。

2013年前後,共和國也對太空梭做了概念研究,最後得出的結論相差不大。

因為日常維護與保養的費用極為高昂,雖然透過回收助推火箭、外部燃料艙(美國的太空梭只能回收助雅火箭,外部燃料艙在大氣層內燒燬)可以降低單次發射費用,但是使用總成本仍然高於運載火箭。

當然,太空梭的未來發展潛力超過了運載火箭。

美國沒有完全放棄太空梭,共和國也在做相關努力。

提高太空梭效費比的主要辦法有三個:一是研製新材料,提高太空梭的可維護性與反覆使用次數,降低單次使用成本;二是提高發射高度與發射速度,減少在大氣層內的飛行時間,從而減少燃料消耗量;三是研製新燃料,降低燃料單位成本(價格與推重比),提高經濟性。

相對而言,降低成本的關鍵還是最後一點。

改進太空梭的效能並不難,世界各主要國家都在做相關研究,如同美國、法國、德國等西方國家,已經在這一領域研究了數十年,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發展方案;隨著大量新材料問世,提高太空梭的可靠性與可維護性也不是什麼難事。提高發射高度與發射速度,也不是很困難,最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以大型運輸機作為載體,在10000米以上的高空發射太空梭;隨著各種電動大型運輸機的出現,依靠電動運輸機為太空梭發射平臺的方案早就被提了出來,而且成本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只有最後一點,研製難度非常大;雖然以催化金屬氫為主要成分的航天推進劑已經在實驗室內獲得成功,但是離批次生產還有很大一段距離,且成本仍然高得嚇人;如果不能解決推進劑的問題,太空運輸成本就永遠不可能達到空運級別。

運輸成本降不下來,在太空部署軍事力量的價格就無法承受。

2030年,天兵向總參謀部與國防部遞交了“20年遠期發展規劃報告”,明確提到,必須加快新式航天推進劑的研製速度,擴大催化金屬氫的產量,力爭在2050年之後使太空力量投送的成本降低到空運的10倍之內。即便以此計算,將1千克貨物運送到近地軌道的成本仍然高達2500元。對於動輒就是數萬噸、數十萬噸的軍事力量投送而言,這一成本仍然超過了國家的承受能力。

當然,對於打擊關鍵目標的軍事行動而言,這一成本已經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更重要的是,對於國家戰略防禦系統而言,2500元的單位投送成本是最低門檻。

按照“遠期發展規劃報告”中“國家戰略防禦系統”部分的內容,在第四階段力量建設中,外層空間防禦系統將是整個國家戰略防禦系統的關鍵力量,而且也是對付包括美國在內的超級核大國的基礎力量。只有建立起外層空間防禦系統,共和國才具備真正的戰略防禦能力,才能在與美國的直接對抗中佔據先機。

只是,該計劃的內容太龐大了。

“外層空間防禦系統”包含了5個子系統,即“早期預警系統”、“目標探測甄別與跟蹤鎖定系統”、“實時資訊交換系統”、“動能武器攔截系統”與“能量武器攔截系統”。這覆蓋全球的防禦系統總共包含640顆軍事衛星(依照順序,分別為32+8顆、32+8顆、64+16顆、128+32顆與256+64顆,其中+號以後的為備用衛星),總投送質量超過32000噸,如果按照2500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