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援透過戰爭解決錫金問題。
接下來幾天,魯拉賈帕尼連續召開政府高層會議,並且會見了國會領袖。
情況沒有一點好轉,國會各覺派領袖都堅決反對從錫金撤兵,就連國大黨的主要議員都不支援總理的妥協方案。
28日下午,魯拉賈帕尼召開第七次政府高層會議。
討論的結果沒有多大變化,國防部長阿亞梅爾堅決主張在錫金與共和國開戰,外交部長圖託則認為應該在外交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其他部長意見不一,絕大部分支援阿亞梅爾的戰爭主張,只有少數認為應該繼續在外交上努力。
局勢已經失去控制,魯拉賈帕尼一籌莫展。
阿亞梅爾等人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魯拉賈帕尼並不感到意外。
藏南衝突之後,印度調整政策,全面倒向美國,魯拉賈帕尼的根本目的是阻止印度走上自我毀滅的道路。總理的決策被包括國防部長阿亞梅爾在內的眾多政府官員誤解,很多人認為魯拉賈帕尼為了保住政權才投入了美國的懷抱,甚至有人認為總理透過與美國合作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
上行下效,魯拉賈帕尼壓根沒有想到,他的政治選擇會產生這樣的結果。
根據資訊情報部蒐集到的資料,阿亞梅爾在採購美國軍火的時候,至少收受了數家美國軍火商的1500萬美元賄金與價值1000萬美元的貴重物品,獲得了印度最大軍火公司(由美國的洛馬公司與印度國營軍火公司合資開辦的軍火生產企業)5%的股份,加上透過其他渠道獲得的好處,阿亞梅爾成了印度擴軍的主要收益者。
那些支援戰爭的部長也好不到哪裡去,內務部長萊昂納德早已將子女送往美國,並且在美國置辦了一處佔地數百英畝的莊園;工業部長庫里亞是多家印度大型企業的股東,總資產超過20億美元;農業部長吉拉伯利透過與美國的3家大型農資企業合作,得到了數千萬美元的賄金;經濟貿易部長曼德維拉在美國的資產高達數十億美元,早就成了政府中最富有的部長;文化教育部長切亞尼撈得最少,也有上千萬美元;科技產業部長拉沙克透過與美國的科研機構合作,收穫不比阿亞梅爾少;就連外交部長圖託也獲益匪淺,其子女在美國置辦的產業總價值數千萬美元。
這些魯拉賈帕尼精心栽培的手下,無一例外的與美國扯上了關係。
與美國扯上關係,等於與主戰派,也就是妄圖發戰爭財的婆羅門貴族扯上了關係。
魯拉賈帕尼有種束手無策的感覺,雖然他是印度的最高行政領袖,也是印度三軍的實際統帥(印度三軍的名義最高統帥為總統),但是在所有人都主張戰爭、積極支援戰爭的情況下,魯拉賈帕尼也起不到力挽狂瀾的作用。
會議行將結束的時候,魯拉賈帕尼不得不向政府部長們低頭。
按照部長投票得出的結論,是否在錫金採取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由國會決定。
魯拉賈帕尼宣佈散會的時候,內衛安全部長加馬爾故意最後起身,似乎有什麼事要跟總理說。只是魯拉賈帕尼沒有注意到加馬爾,也沒有讓加馬爾單獨留下來。
形勢已經不可逆轉,將決策權交給國會,等於把印度的命運交給婆羅門貴族。
傍晚,魯拉賈帕尼獨自回到書房。
4年時間,足夠中國完成戰爭準備,也足夠印度國內的主戰派奪取大權。
雖然魯拉賈帕尼仍然住在總理府,但是印度的大權已經落入主戰派的手中。
面對西落的夕陽,魯拉賈帕尼突然感到很茫然。
4年的努力,就這麼白費了嗎?
回首4年來發生的事情,魯拉賈帕尼終於認識到,把印度推向滅亡深淵的不僅僅是那些利益燻心的婆羅門貴族,還有在暗中使力的美國。
作為對抗中國的前沿陣地,印度不可避免的成為了美國手中的棋子。
魯拉賈帕尼很悔恨,因為他知道自己走錯了方向。
表面上,印度在人口數量、國土面積、地理位置、自然資源、乃至工業產能等等方面都具備了與中國抗衡的資本,實際上,印度在民族結構、經濟實力、文化信仰、以及科技水平等與國家的戰爭實力關係最密切的方面都比中國差遠了。
短暫的嘆息之後,魯拉賈帕尼回到了現實之中。
中國已經動員了14個野戰軍,包含後勤保障部隊在內,總共大約50萬地面部隊;空軍則動員了包括2000架戰術戰鬥機、120架戰略轟炸機、350架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