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中動員至少30艘攻擊潛艇。印度的潛艇總量也不到30艘,只有12艘是美國援建的全電動潛艇,其餘16艘都是以複合蓄電池為潛航動力的AIP常規潛艇,論作戰能力,印度潛艇部隊還不到中國潛艇部隊的十分之一。
三大主力軍種,印度沒有任何優勢。
在決定戰爭制高點與全面戰爭能力的獨立兵和方面,印度也沒有任何優勢。
中國有一支總兵力超過20萬,擁有12個獨立陸戰旅(陸戰旅的編制規模比陸軍旅大得多,平均下來1個旅的總兵力在12000人左右,相當於以往的陸軍師),另外還有由其直接指揮的登陸艦隊、航空兵、工程兵、炮兵等獨立作戰部隊。印度陸戰隊的規模僅有8000人,且不是獨立兵種,很難單獨執行作戰任務。雖然很多人認為中國陸戰隊是陸軍的“預備隊”,但是稍微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陸戰隊與陸軍有很大的區別,陸戰隊更擅長在濱海地區執行作戰任務,陸軍則更擅長在內陸執行戰鬥任務,兩者基本上沒有多大關聯。再說了,陸戰隊是獨立兵種,並不聽從陸軍指揮。只是在魯拉賈帕尼看來,中國陸戰隊確實是一支令人生畏的力量,不管出現在哪裡,12個陸戰旅都能讓任何一個對手感到懼怕,甚至能夠單獨打贏一場大規模地面戰爭。
如果說陸戰隊差的是兵力,那麼天兵差的就是高度了。
經過10多年發展,中國天兵已經成為一支具有實戰能力與實戰經驗的作戰部隊,而印度的天兵連個框架都沒有。在爭奪戰爭制高點的戰鬥中,天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日本戰爭已經證明,誰掌握了制太空權,誰就掌握了制資訊權,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雖然印度已經建立起一支能夠對付太空軍事目標的“空天作戰部隊”,但是論實力與規模,都不是中國天兵的對手。更重要的是,天兵已經是中國戰略防禦部隊的中堅力量,是中國本土安全的絕對屏障,印度卻沒有這樣的屏障。
電子資訊戰部隊就更別說了,印度就算獲得了美國提供的大量先進裝備,在軍事思想上仍然遠遠落後於現代戰爭。別的不說,在如何進行電子資訊戰方面,印度連一套完整的戰爭思想都沒有,而中國的電子資訊戰部隊已經在戰場上走了幾個來回,用實戰行動證明了自身的戰鬥力。
常規軍事力量方面,雖然印度擁有一支規模超過300萬的作戰部隊,但是在戰鬥力方面差得太遠,與中國軍隊根本不在同一個檔次上。
核力量方面,印度就有勝算嗎?
魯拉賈帕尼不敢有任何奢望,因為印度的核力量基本上對中國沒有威脅。
日本戰爭期間,中國已經用行動向全世界演示了其戰略防禦系統的戰鬥力,並且把日本打入十八層地獄。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經建立起了更加完備的戰略防禦系統,也就有足夠的能力對付核實力與當初的日本相當的印度。
從根本上講,魯拉賈帕尼不想打一場核戰爭,要不然也不會在全面核裁軍談判上效仿以往的中國,鄭重承諾印度不會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首先使用核武器。
不是魯拉賈帕尼不想用,而是不敢用。
雖然美國已經答應為印度提供可控聚變核電站的基礎技術,幫助印度建造數十座可控聚變核電站,全面取代裂變核電站,但是美國的技術剛剛成熟,一座可控聚變核電站的建造週期在3到5年之間,印度本土仍然有大量裂變核電站。
有了日本的前車之鑑,印度還敢用核武器威脅中國嗎?
從地緣上看,印度的處境比日本更加危險。日本戰爭期間,中國在遭到日本的核襲擊之後,沒有進行戰略反擊,主要就是擔心核爆炸產生的放射性汙染雲團飄到中國本土,對中國的自然環境造成災難性的影響。日本海與東海擋不住飄動的雲團,世界上海拔高度最高的喜馬拉雅山卻能輕易擋住雲團。雖然透過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南亞的潮溼氣流能夠進入青藏高原,但是受高原的影響,氣流很難到達中國人口密集的西南地區,也就無法對中國構成太大的威脅。換句話說,如果印度在戰爭中首先使用核武器,除了轟炸印度的核設施之外,中國很有可能進行核報復。與中國拼核武器,印度更沒有勝算。
更重要的是,印度的核威脅對中國幾乎沒有威脅。根據資訊情報部提供的情報,中國的戰略防禦系統並不針對印度,而是針對美國。也就是說,中國的目的是建立起一套能夠抵抗美國全面核打擊的防禦系統。美國有數千枚核彈頭,能夠一次向中國本土投擲上千枚核彈頭,如果中國的防禦系統能夠擋住上千枚核彈頭,肯定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