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事實上,選擇在西南地區訓練,就是因為該地區的崎嶇地形最能考驗低空部隊的作戰能力。
作為空降兵出身的指揮官,李東石也深知低空作戰的重要性。
接到袁晨皓的命令後,李東石有條不紊的給3個打擊營安排了作戰任務。
這個時候,第101突擊師的低空打擊部隊已經出發了。
相對而言,美軍更加急切的需要空中支援。事實上,正是美軍需要空中支援,杜奇威才會把第101突擊師派過去,也才會有11日夜間的那場低空決戰。
與美軍相比,第十戰鬥單位的打擊營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不用執行對地打擊任務。
按照袁晨皓制訂的作戰計劃,在打垮美軍的低空打擊部隊之前,都不需要執行對地打擊任務。也就是說,3個營的近200架低空攻擊機將全部扮演“低空戰鬥機”的角色,全力奪取超低空制空權。
11日夜間的這場戰鬥,註定會載入史冊。
站在美軍的角度,只能用“出師不利”來形容。
機群正在準備出發的時候,馬拉蒂亞的美軍基地與被美軍徵用的機場就遭到了共和國戰鬥機的打擊。雖然受實際情況的限制,梅樂馳只派來了2個大隊的40來架J…17E多用途戰鬥機,而且全部都在幾百千米外的伊朗領空使用遠端彈藥發起攻擊,但是這次來得非常及時的轟炸行動迫使第101突擊師的AV…31A機群不得不分成幾個批次投入戰鬥,從而讓美軍失去了唯一的優勢,最終改變了當天晚上的戰鬥結果。
設想一下,如果400架AV…31A同時投入戰鬥,以2打1的方式與DW…26D交戰,恐怕完蛋的就是第十戰鬥單位的打擊營了。要知道,在低空空戰中,導彈幾乎派不上用場,真正管用的就是航炮。也就是說,低空空戰都發生在目視範圍之內,沒有超視距空戰的說法。在這種戰鬥中,決定勝負的絕對不是效能,而是數量。這就好比一個神箭手能夠在百步之外放倒好幾個敵人,而在短兵相接的肉搏戰中,除非實力差得太大,不然一個人根本打不過兩個人。這就是雙拳難敵四掌的道理。
沒有了數量優勢,美軍就不會有多大的勝算。
第一輪戰鬥中,美軍就損是了數十架AV…31A。雖然在激烈的戰鬥中美軍也擊落了10多架DW…26D,但是所有執行打擊任務的AV…31A都沒能到達戰場上空、更不可能完成對地打擊任務。
等到美軍指揮官發現問題的時候,已經來不及改變局面了。
在11日夜間的前3輪空戰中,美軍就損失了大約140架AV…31A。雖然共和國陸軍航空兵也損失了大約60架DW…26D,但是成功阻止了美軍的打擊行動,保護了正在攻打迪亞巴克爾的地面部隊,從而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
進入12日凌晨,美軍放棄了對地打擊行動,全力奪取制空權。
激烈的超低空空戰一直持續到天亮之前,雙方才陸續撤出了戰場。
按照美國陸軍公佈的相關訊息,在11日到12日的這輪戰鬥中,損失了312架AV…31A與63架VC…31。按照共和國陸軍公佈的戰報,損失了107架DW…26D。
作為第一次由低空攻擊機唱主角的空戰,這場戰鬥被寫入了雙方的軍事教科書。
也正是在這場空戰之後,雙方的軍事家開始研討摸索超低空空戰的戰術。
事實上,在中東戰爭結束前,共和國陸軍航空兵就暗中調整了DW…X專案的效能技術指標,不再一味追求強大的對地打擊能力,將超低空空戰能力也列了進去,並且要求具備足以奪取超低空制空權的能力。美國陸軍的動作也不慢,在放慢了AV…X的發展計劃後,還暗中啟動了一個專門的專案,即單獨研製一種以奪取超低空制空權為主要任務的低空作戰飛行器。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因為第101突擊師沒能完成作戰任務,即沒有能夠重創圍攻迪亞巴克爾的第十戰鬥單位與第一戰鬥單位,所以在12日上午,杜奇威不得不命令死守該地的第7步兵師與第82戰略師(部分)開始向西突圍。
事實上,杜奇威早就意料到,第101突擊師改變不了局面。
在他看來,11日夜間的戰鬥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迫使共和國陸軍放慢進攻速度,在攻佔迪亞巴克爾之後,必須停下前進的步伐,重新組織進攻力量。如此一來,美軍就能在錫韋雷克組織防禦。
嚴格說來,第101突擊師的行動沒有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