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容納其中的三分之一的貨物,因此剩下的貨物大約是40萬噸。如果不考慮運輸機的情況,即整個平臺一直以最高效率工作,送出這些物資則需耍大約167個小時,也就是1周。因為再次與貨輪對接前,2艘投送艦需要時間對裝卸工具進行全面檢修,大約需要3天半的時間,所以當儲存在平臺裡的物資全部投送出去的時候,第二批貨輪也開始卸貨了。當然,這是按照最高效率計算的,而實際作戰效率能夠達到最高效率的60%就是個奇蹟了。
事實上,這絕對能讓裴承毅心動。
按照理想情況下的60%計算,只要投入320架DZ…25E,組成8個機群,讓其中6個機群執行運輸任務,2個機群進行維護,就能以每天34560噸的速度,向土耳其東南部地區與南部地區投送作戰物資。
這是個什麼概念?
第八戰鬥單位1天最多消耗15000噸物資,如果沒有遇到激烈戰鬥,最多消耗1000噸物資,在沒有戰鬥的情況下,最多消耗1500噸物資。也就是說,即便在與敵人打得最激烈的時候,34560噸的物資補給能力也能滿足2支戰鬥單位的需求。算上地面與戰略空運投送的物資,以及不可能同時在幾個方向上與敵人激戰,同時保證6到8支戰鬥單位在前線作戰都不是問題。
當然,實際情況可能更加理想。
如果能夠更加合理的利用“海上平臺”,即利用40%的戰術空運空隙時間,讓Y…16這種能夠在1000米跑道上起降的大型運輸機向前線空運或者空投物資,就能將平臺的投送能力提高到理想情況下的80%左右(因為不可能同時讓40架Y…16降落或者起飛,甚至無法在甲板上擺放10架Y…16,所以使用Y…16的空運效率肯定比使用DZ…25E的低得多)。將日投送能力提高到46080噸,從而保證8到10個戰鬥單位在前線作戰。
也就是說,只要合理利用“海上平臺”,就算共和國陸軍的主力部隊全數殺過來,也不需要為後勤保障發愁。
對於因為缺兵少將而不得不時刻想到節衣縮食的裴承毅來說,真要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後勤保障問題,恐怕他會冒任何險。
考慮好後,裴承毅朝張孝瓏看了過去,說道:“如果立即採取行動的話,什麼時候能夠讓‘海上基地’投入使用?”
“最快也得等上一週。”
聽到這話,裴承毅立即鎖緊了眉頭。真要等上一週的話,那就沒有任何意義了。事實上,別說一週,連3天都等不了。按照裴承毅的估計,杜奇威正在安排第二輪轟炸,2個美國陸軍王牌師將在7日凌晨投入戰鬥,而江晚承的第五戰鬥單位最快也要到8日凌晨才能殺上戰場。也就是說,如果不能在8日凌晨解決後勤保障問題,不管“海上平臺”的投送能力有多麼強大,也難以發揮作用。
“當然,前提條件是現在才採取行動。”在裴承毅驚訝與疑惑的注視下,張孝瓏不急不慢的說道,“快速戰略投送艦隊沒有參與前幾次行動,主要就是需要時間進行必要的改裝與測試,比如檢查磁性連結系統能否正常工作,姿態控制推進器是否完好無損,以及以模擬的方式進行了連線試驗。經過我們的全面測試,六艘投送艦的狀態都非常理想,能在接到命令之後的二十四小時之內到達海灣。因為我們派出的第一支運輸船隊最快也只能在八日才能到達巴士拉,所以差不多剛好趕上‘海上平臺’投入使用,可以讓其中的六艘大型運輸船與平臺對接。”
“等等,你開始說的只有六艘投送艦。”
“對,在瓜達爾港的只有六艘。”
裴承毅愣了一下,意識到心急得有點過頭了。
“最後兩艘,也就是設有下層直通貨艙甲板的滾裝型投送艦在年初才服役,老劉早就料到這兩艘船能夠派上用場,所以讓海軍加快了驗收測試工作,並且在地面戰鬥打響的那天就讓這兩艘船以海試的名義離開了碼頭。四天前,在完成了所有海試工作之後,這兩艘船就從東海南下了,預計在明天的這個時候就能進入海灣。”
“也就是說,‘海上平臺’明天就能投入使用?”
張孝瓏點了點頭,說道:“一切順利的話,對接工作只需要四個小時,隨後花四個小時進行測試,因此在明天上午就能投入使用。只不過……”
“只不過什麼?”裴承毅有點不耐煩了,在他看來,情報人員都是一個德行,從來不會把話說得直截了當。
“兩艘承擔轉運工作的滾裝型投送艦都沒有運載貨物,而且之前從來沒有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