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C…666A在末段攻擊時,會拋掉連線著巡航發動機的彈體。在沒有達到最大射程的情況下,彈體與彈頭分離之後,不會立即墜毀,而會沿著分離時的航向,用比彈頭稍微慢一點的速度繼續向前飛行。因為C…666A的彈頭佔到了導彈總質量的55%,所以美國戰艦將分離後的彈頭與彈體都當成了導彈,從而把來襲導彈的數量誇大了一倍。
即便如此,100多枚導彈仍然佔據了美國艦隊南面的全部攻擊航道。
因為失去了外圍攔截能力,所以在使用了強制電磁干擾系統之後,美國艦隊立即對來襲導彈進行末段攔截。
可想而知,美國艦隊不可能將100多枚導彈全部打下來,肯定會有損失!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139章 致命打擊
不得不承認,第一次使用C…666A的共和國海軍對這種導彈還沒有太大的信心。
第二輪導彈攻擊,100多枚C…666A沒有瞄準位於美國艦隊核心的3艘航母,而是對準了外圍的護航戰艦。根據美國國防部在戰後公佈的交戰情況,第二輪導彈襲擊結束時,位於艦隊南面的“彭薩拉科”號巡洋艦、“裡維斯”號與“錢斯菲爾德”號驅逐艦中彈,在2個小時內先後沉沒。根據戰後對沉沒戰艦的殘骸進行勘測的結果,“彭薩拉科”號巡洋艦至少捱了7枚導彈、“裡維斯”號與“錢斯菲爾德”號驅逐艦各捱了4枚與6枚導彈。因為這是3艘排水量在萬噸以上的大型護航戰艦,所以在捱了這麼多導彈後,沒被炸成碎片已經算得上是非常不錯的了。
雖然3艘戰艦的總造價超過了200億美元,而100枚C…666A大約價值240億元,也就是大約70億美元,即便不考慮官兵傷亡、以及3艘戰艦上的武器彈藥的價值,用100枚導彈幹掉3艘戰艦,也是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