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這麼樂觀,因為54軍不是一般的野戰軍,而是中國陸軍“四大金剛”之一,是出了名的重灌甲軍,戰鬥力遠遠超過一般的戰略反應軍,即便在相對公平的戰場環境下,印軍也需要動員15倍到20倍的兵力,才有可能擊潰54軍。
54軍的總兵力接近3萬,按照15倍的標準印軍需要出動26個師(總兵力42萬),按照20倍的標準,印軍需要出動35個師(總兵力58萬)。部署在安拉阿巴德的印軍只有14個師,即便加上附近200千米範圍內的部隊,也只有30個師。毫無疑問,短期之內,印軍很難湊集到35個師。
當然,希望不是沒有,只是要對整個戰局造成影響。
東線決戰爆發前,美國提供的武器裝備已經配發給了22個師(大部分物資在孟買港被共和國空軍炸燬,剩餘的物資僅夠武裝11個師。為了按照計劃組建兵力,印軍不得不降低部隊的配製標準,將裝甲師由5個減少到2個,機械化步兵師由7個減少到3個,步兵師的規模由17000人縮減到13000人),在8月14日運抵孟買的第二批武器裝備也已配發給13個師(其中3個裝甲師、4個機械化步兵師與6個步兵師),這些部隊中,前22個師已經到達博帕爾,後13個師將在25日到達博帕爾。按照印軍的規劃,將用這些剛剛組建的主力師鞏固北方防線與南方防線,特別是南方防線。
也就是說,如果抽調這些主力師,就會削弱南方防線。
為了安拉阿巴德而削弱南方防線,代價是不是太大了一點?
古吉拉德不敢擅自做出決定,因為加強南方防線是由魯拉賈帕尼決定的。雖然總理仍然不肯就遷都問題表態,甚至一再表示,他會留在新德里,直到最後一刻,但是從總理的這一決定上可以看出,遷都只是遲早的事情,不然應該重點加強北方防線,而不是重點加強南方防線。既然要遷都,就不能削弱南方防線。
為了避免犯錯,古吉拉德將決策權交給了魯拉賈帕尼。
卷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