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印軍指揮官不聰明,而是印軍的戰鬥力太弱。如果印軍的戰鬥力稍微強一點,哪怕在吉申根傑方向上多堅持一陣,77軍的突擊行動就將受到影響,21軍就無法順利到達格蒂哈爾城外,印軍就有足夠的時間調整部署,甚至有足夠的能力殲滅釘在巴哈蘭布林與帕德巴拉的空中突擊部隊,讓第三集團軍放心大膽的北上支援第一集團軍與第二集團軍,從而在恆河北岸的戰鬥中獲得絕對的兵力優勢。
戰爭沒有如果,也不存在如果。
在裴承毅等待前線捷報的時候,印度陸軍司令古吉拉德卻在考慮要用什麼辦法,才能拯救更多的印軍作戰部隊。
第一集團軍肯定完蛋了,第二集團軍也跑不了。
只有一個希望,那就是儘快把第三集團軍救出來。
從古吉拉德的考慮來看,他已經放棄了東部戰場,甚至準備放棄包括加爾各答在內的東部大城市。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古吉拉德的想法沒有錯。讓第三集團軍的18個師在東部地區死守,結果只會損失34萬軍人。在戰爭動員還未到位的情況下,34萬軍人比任何一座大城幣,甚至比整個東部地區都要重要。換句話說,丟掉第三集團軍,印軍東部集團軍群將無兵可派,到時候不但守不住加爾各答,連更重要的蘭契、巴特那等地都守不住。看得更遠一點,即便能夠順利完成第一階段戰爭動員,獲得180個新編師,在缺乏主力作戰部隊的情況下,印軍很難在瓦拉納西以西與蘭契以南建立新的戰咯防線,也就無法阻止中國軍隊向印度內地挺進。
站在古吉拉德的角度,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戰略防線。
只要爭取到了時間,完成戰爭動員,組建更多的作戰部隊,丟掉的東部地區遲早能夠打回來。如果為了東部地區賠掉所有主力作戰部隊,失去阻擋中國軍隊挺進的力量,最終淪陷的就不僅僅是東部地區了。
決定解救第三集團軍後,古吉拉德開始調整部署。
除了讓第三集團軍的主力部隊向加爾各答集結、留下二線部隊纏住巴哈蘭布林與帕德巴拉的空中突擊部隊之外,古吉拉德首先要做的,就是向蘭契附近的部隊下達死命令,不惜一切代價的消滅空降153旅,為第三集團軍提供前往瓦拉納西的地面通道。
古吉拉德意圖拯救第三集團軍的迫切心情憲全可以理解。
問題是,印軍的調動完全在共和國偵察力量的掌握之中。
發現第三集團軍的主力部隊向加爾各答集結之後,裴承毅就意識到,印軍做出了壯士斷臂的決策,打算犧牲第一集團軍與第二集團軍,保住實力最為完整的第三集團軍,為組建下一道戰咯防線打下基礎。
收到確切情報之前,裴承毅就斷定印軍將集中兵力圍殲還在與蘭契守軍鏖戰的空降153旅。
此時,裴承毅把空降163旅留在後面的意義顯現了出來。
讓袁晨皓立即調整空中力量,為空降153旅提供更多的支援之後,裴承毅親自給空降163旅下達了戰鬥準備命令。
無論如何,必須打下蘭契,並且死死的釘在蘭契!
只不過,裴承毅沒有急著出手。
空降163旅是唯一能夠支援空降153旅的部隊,也是唯一能夠支援空降173旅的部隊。印軍猛攻蘭契,只打通了第一處關節,要想救走第三兵團軍,印軍必須打通第二處關節,也就是殲滅瓦拉納西的空降173旅。雖然蘭契的重要性在瓦拉納西之上,但是空降153旅的戰鬥力也在空降173旅之上,如果空降153旅挺得住,而空降173旅挺不住,把空降163旅派往蘭契就是錯誤的安排。
裴承毅並不需要擔心能否及時增援空降153旅,在空降163旅進入戰鬥狀態,空降153旅控制了空降場的情況下,第一批增援部隊能在2個小時之內到達蘭契,整個空降163旅則能在4個小時之內到達。
空降153旅再不濟,也不可能在2個小時內被印軍幹掉。
當然,裴承毅沒有憑臆測安排作戰行動。
聯絡上李東石,詢問了戰鬥情況之後,裴承毅除了要求空降153旅死守蘭契之外,還承諾為空降153旅提供最大限度的空中支援,及時為空降153旅提供作戰物資。當然,裴承毅沒有忘記告訴李東石,如果空降153旅守不住蘭契,就要提前報告,好讓前線指揮部及時安排增援部隊。
與前線總指揮通話的時候,李東石肯定滿口保證守得住蘭契。
實際上,李東石沒有多大把握。
戰鬥從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