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總共有32個國家先後表態,承諾為印度提供1225萬噸糧食與47萬噸藥品。
只是,最關鍵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
海得巴拉政權還沒有完蛋,中國又不為國際組織人員的安全做出擔保,糧食到底應該交給哪個政權?
這個問題很快就有了答案。
當天下午,39軍先頭部隊攻佔坎曼,距離海得巴拉不到150千米。天黑前,36軍攻佔尼扎馬巴德、37軍攻佔格里姆納格爾與瓦朗加爾。到此,3支野戰軍完成了對海得巴拉的兩面包圍行動。
夜間,39軍的先頭部隊轉向西行,前去攻打馬赫布卜納格爾。
局勢再明朗不過了,只要39軍攻佔了馬赫布卜納格爾,3支野戰軍就從三個方向上包圍了海得巴拉,只有西面的古爾伯加仍然在印軍的控制之中。
也就在這個晚上,裴承毅收到了總參謀部的命令:儘快合圍海得巴拉。
項鋌輝突然干預前線作戰行動,絕對不是心血來潮,戰爭打到現在,項鋌輝還是第一次干預前線戰術行動。雖然項鋌輝沒有說明合圍海得巴拉的目的,但是裴承毅立即就想到了即將結束的四方首腦會晤。
命令肯定是元首下達的,只是透過總參謀長傳達給前線總指揮。
事實上,就算沒有項鋌輝的命令,裴承毅也得考慮要不要合圍海得巴拉。
制訂戰役計劃的時候,裴承毅沒有考慮合圍海得巴拉,主要是想留下突圍通道,讓印軍主動撤離海得巴拉,把印軍消滅在突圍的道路上,避免強攻海得巴拉。現在看來,印軍從海得巴拉突圍的可能性非常小,強攻海得巴拉已經不可避免。如此一來,就得儘快合圍海得巴拉,切斷海得巴拉與外界的聯絡。
既然總參謀長下了命令,裴承毅也不再猶豫。
當天晚上,裴承毅就命令36軍的先頭部隊向古爾伯加挺進。
雖然從戰局上看,39軍攻佔馬赫布卜納格爾後,可以沿著公路線向古爾伯加挺進,進攻行動更加順暢,而到達尼扎馬巴德的36軍必須在山區行軍,攻打古爾伯加的難度要大得多,但是39軍只有2個裝甲旅北上,1個旅留在了坎曼,另外1個旅正在攻打馬赫布卜納格爾,很難分兵攻打古爾伯加。為了不對攻打海得巴拉的行動造成太大的影響,裴承毅只能讓36軍前去攻打古爾伯加。
似乎預感到攻打古爾伯加的行動不會非常順利,31日凌晨,裴承毅讓空突151旅做好了參戰準備。
事實也確實如此,攻打古爾伯加的戰鬥很不順利。
31日凌晨4點30分,36軍的先頭部隊到達古爾伯加北面,準備向市區推進的時候遭到了印軍的猛烈反擊。如果不是陸航的低空攻擊機群及時趕到,恐怕衝在最前面的裝甲突擊營將成為共和國陸軍第一支在印度戰爭中被印軍全殲的營級戰鬥部隊。
這場規模不大的戰鬥徹底打亂了36軍攻打古爾伯加的行動。
天亮後,裴承毅立即讓空突151旅出發,協助36軍攻打古爾伯加。
直到這個時候,海得巴拉戰役的第一場惡戰才真正爆發。
作為海得巴拉最後一處與外界聯絡的通道,印軍有足夠的理由死守古爾伯加。根據偵察機蒐集到的戰場資訊,駐紮在古爾伯加的印軍超過30萬,雖然絕大部分都是戰鬥力極為低下的預備部隊,但是古爾伯加在大後方,該地印軍的抵抗意志還足夠強大,士氣與鬥志都還不錯。戰鬥中,印軍拼得很頑強,給36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還好,裴承毅早就有所準備。
空突151旅參戰的時候,陸航與空軍同時加強了古爾伯加方向上的投入力度,36軍與37軍的遠端炮兵也將炮口對準了古爾伯加。
毫無疑問,不管有多少拿著步槍斬印度步兵,都不可能打贏這場戰鬥。
技術裝備上的巨大差距,絕對不是兵力能夠彌補的。簡單的說,進攻部隊絕對不會與防禦部隊拼刺刀,甚至不會進入印軍步槍的有效射程之內。戰鬥中,進攻部隊做得最多的就是呼叫遠端火力支援,或者為遠端火力支援提供引導資訊。在這種不對稱戰鬥中,印軍肯定會戰敗,區別只是在何時戰敗。
共和國陸軍猛攻古爾伯加,可以看成圍攻海得巴拉的序章。
當天,四方首腦會晤在莫斯科結束。
因為美國與共和國在援助物資分發問題上仍然僵持不下,所以四方首腦會晤只決定了第一批援助物資到達印度的時間,既11月30日。到底由誰來分發物資,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