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部分(3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讓步,共和國要想控制印度,首先就得收購美國企業在印資產。當然,這麼做也能讓共和國政府相信,收購美國企業在印資產,能夠使馬德里談判變得更簡單一點。

歐洲新聞媒體跟著起鬨,目的也差不多。

雖然歐洲企業也在印度有不少投資,但是相對而言,歐洲企業在印度沒有獲得壟斷地位,所以受到的影響小得多。

站在歐洲的立場上,就能看出歐洲新聞媒體大肆宣揚馬德里談判的目的了。

誰都知道,戰爭結束之後,共和國首先對付的就是美國。因為魯拉賈帕尼已經在戰爭期間沒收了大量企業,所以共和國、準確的說是新德里政權根本不需要做什麼,只要將魯拉賈帕尼的行動進行到底,就能讓美國企業灰溜溜的離開印度。

問題是,共和國能夠獨霸印度嗎?

美國的強硬表現讓歐洲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共和國不可能獨霸印度。

既然共和國沒有能力獨霸印度,就得找幾個盟友。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國等幾個參戰國的分量太輕,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加什麼他們與共和國的同盟關係,也很難在談判中為共和國提供幫助。也就是說,共和國至少需要一個有分量的盟友,透過分享印度戰後重建帶來的利益,將美國徹底趕出印度。

有這個能力的國家與地區並不多,首選就是歐盟。

從國家博弈的角度講,歐盟不能立即倒向共和國,不然就會任由共和國擺佈。歐盟首先要做的就是跟著美國向共和國施壓,而且不能當冤大頭,只能跟在美國後面,迫使共和國做出讓步之後,歐盟再改變陣營,首先承認共和國在印度的戰後政策,暗中與共和國一道打壓美國,從而最大限度的確保歐盟的利益。

正是如此,歐洲新聞媒體才跟著起鬨,藉機向共和國施加壓力。

當然,在四方談判中,地位最尷尬的就是俄羅斯。

作為“準世界大國”,俄羅斯的國力最弱,根本支撐不起全球爭霸,也就不具備與共和國、美國爭奪全球利益的基本條件。可是俄羅斯並不甘心充當地區性大國,特別是在全球經濟走出大蕭條的陰影,原材料價格迅速回升,國力再次增強的時候,俄羅斯更希望以世界大國的身份參與國際事務,在國際舞臺上扮演一個更加重要的角色。

從現實角度講,俄羅斯沒有別的選擇。

隨著共和國成為綜合國力最強大的國家,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地位已經大受影響,除了蒙古已經在政策上偏向共和國、甚至一度出現“迴歸”呼聲之外,作為俄羅斯與共和國緩衝區的中亞地區也正在轉向,與共和國的關係越來越緊密。加上共和國在伊朗的影響力,如果俄羅斯不能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就將被壓縮在一塊極小的空間內。結果可想而知,當東南西三個戰略方向被共和國與歐盟包圍之後,俄羅斯再也別想成為世界大國,最多也就是個地區大國。

從民族性格來看,這絕不是俄羅斯願意見到的結果。

正是如此,俄羅斯將印度的戰後問題當成了充分發揮其大國影響力的舞臺。如果俄羅斯能夠在印度戰後問題上有所作為,其國際地位肯定能夠得到提升,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力也將大大增強。

從現實利益看,俄羅斯也不想丟掉印度戰後重建的大蛋糕。

要知道,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出口國,而印度戰後重建肯定需要大量原料,印度本身又沒有足夠的資源,肯定需要大量進口。僅此一項,就足夠讓俄羅斯半數以上的企業過上十多年的好日子。

受國家基本政策的影響,俄羅斯新聞媒體大放厥詞也就不足為奇了。

密集轟炸般的新聞報道很快就吸引了全球觀眾的目光。

這到底是一場能夠給17億印度人帶來美好未來的談判,還是第二個“慕尼黑談判”?

所有人心裡都有這樣的疑問,也就格外關注談判程序。

在為期1周的第一輪會晤中,四方並沒達成實質性的協議。

按照薩利文提出的要求,戰爭結束之後,共和國必須開放印度市場,任何國家的企業在印度擁有同等的地位,享受同等的待遇,並且擁有參與戰後重建的權利。閻尚隆沒有對薩利文的提議做出正面回答,而是以“印度的事情由印度人決定”為由,並不承認共和國會在戰後操控印度政府,也就不會為印度政府的行為負責。

當然,兩人都沒有落到重點上。

薩利文只提出了要求,卻沒有提到義務。從根本上講,戰後重建是公益性質,以修復社會公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