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部分(3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2038年6月份,即敘以戰爭結束後不久,伊朗當局就喊出了“改革”口號。

事實上,伊朗的改革在2024年,也就是伊朗戰爭結束後就開始了。

當時,伊朗百廢待興,除了糧食供應勉強能夠自給自足之外,其他所有資源都需要進口,因為煉油廠遭到嚴重破壞,就連成品油都需耍進口。可以說,6000萬伊朗人必須在廢墟上重建家園。毫無疑問,要想重建,就得依靠國際援助。因為美國確實理虧,所以在伊朗進行重建的時候,美國並沒橫加干涉。當時,除了美國之外,包括所有歐洲國家在內,大部分國家都為伊朗提供了援助。當然,絕大部分國家只是集徵性的提供援助,連英國、西班牙等發達國家都只意思了一下。

真正幫助伊明進行戰後重建的是共和國與俄羅斯。

雖然共和國與俄羅斯在伊朗發展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畢竟兩國都想借伊朗進入中東地區,但是在最關鍵的問題上,即伊朗國內改革方面,兩國的態度是一致的。畢竟不管是共和國還是俄羅斯,都受到了伊斯蘭極端組織的威脅。如果能夠消除極端組織的最大靠山,就能從根本上改善國內安全狀況。為此,共和國與俄羅斯提供援助的時候,都明確表示,伊朗必須進行改革。

當然,說到具體的改革措施,共和國與俄羅斯就有矛盾了。

俄羅斯的想法簡單直接,那就是伊朗當局必須從政治改革開始,先糾正政治錯誤,再發展經濟。共和國的想法卻很委婉,即首先解決6000萬伊朗人的生存問題,在經濟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之後再考慮政治改革。雖然在外界看來,俄羅斯與共和國都在應用自身改革的經驗,因為俄羅斯就是在一夜之間成立的,並且在一夜之間完成了政治改革,等國家挺過政治改革的鎮痛之後才開始經濟改革。共和國走的則是截然相反的道路,先搞經濟改革,等到經濟改革收穫成果之後才搞政治改革。但是從本質上講,兩國不是在推行改革經驗,而是在爭奪伊朗利益。原因很簡單,如果按照共和國的方案做,誰想控制伊朗,誰就得投入更多的本錢。毫無疑問,俄羅斯沒有足夠的本錢,與共和國拼資本,肯定會輸的很難看。為了國家利益,俄羅斯只能設法在伊朗製造點麻煩。

問題是,誰也不能忽略伊朗當局的選擇。

共和國與俄羅斯提出重建建議的時候,伊朗當局就看穿了兩個“盟國”的意圖。擺在伊朗當局面前的選擇非常棘手,事實上不管投靠哪一方都得進行政治改革,區別只是早改與晚改。毋庸置疑,對當時仍然把持著伊朗的最高精神領袖來說,最好是別提政治改革,如果必須得改,那就越晚越好。

如此一來,共和國與俄羅斯鬥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伊朗當局已經做出了選擇。

這就是後來大家所熟知的,在2025年到2030年間,伊朗換了11位總統與17屆政府的根本原因。伊朗採用了共和國的重建建議,卻在政策上傾向俄羅斯。也就是說,伊朗當局想借助共和國的幫助完成戰後重建,再利用俄羅斯的影響來抵制政治改革,最終既得到了共和國的援助,又避免了政治改革。毫無疑問,伊朗當局把問題看得太簡單了,因為主導重建與改革工作的是伊朗總統,至少名義上是伊朗總統,所以在共和國非常不爽的時候,伊朗當局就用換湯不換藥的方式來應付共和國。顯然,應付不可能持續太久。進入21世紀的第四個10年,共和國的耐心終於用光了。隨著共和國以伊朗當局沒有兌現保護共和國商人在伊利益的承諾為由,不但終止了對伊無償援助,還暗中限制國內商人去伊朗投資。正是共和國的憤怒之舉,使伊朗的第一次改革以失敗告終。因為這場持續了5年的改革充滿了政治鬥爭與大國利益鬥爭,所以其改革本質反而不為外界所知。

時隔8年,伊朗再次開始改革,問題就沒有這麼複雜了。

雖然在包括絕大部分西方媒體在內的大部分人看來,年僅六旬的伊朗總統內賈德(正是在2005年6月當選,率先提出了伊朗改革理念的前總統內賈德的兒子)提出改革,除了繼承父親的遺志之外,主要原因就是應對外界壓力,透過改革振興伊朗。目的沒有錯,但是推動改革的主因不是外界威脅,而是伊朗的國內矛盾。

從某種意義上講,伊朗戰爭後的戰後重建,實質上就是社會財富再分配。

為了鞏固政權,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必須高度重視軍人的利益訴求,也就是讓那些在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的軍人得到好處。如此一來,在進行戰後重建的時候,伊朗國內湧現了數十個透過軍功獎賞起家的大家族。利用最高精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